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教育的核心在于尊重、平等、共存、多元的态度。历史恰是检验其内核的最好工具。 双语教育主要是指我国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中享有本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权利,因此在学校中并列实行本族语文和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体制。以此概念为基点,文章试图去梳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汉、苗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继而逐一作剖析。 文章共分七个部分,绪论为背景材料的论述、研究设计的预想、文献材料的总结。其中包括社会背景、学术背景、概念设定、研究方法和步骤,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历史的文献材料综述。 文章把湘西地区的双语教育历史划分作萌芽、初创、稳定发展、徘徊停滞四个阶段,同时结合双语教学的变化,从教育社会功能的角度对湘西双语教育进行系统地阐释。1949年之前,湘西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一直都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中央政府关注的是怎样对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汉化规制,不考虑当地民族的传统特性。解放后,虽也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意识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湘西民汉双语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八十年代前的简单口耳相授的释义型双语教育发展到了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型双语教育。 当多元发展成为共识,湘西地区双语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九十年代中期后,湘西地区双语教育陷入了停滞与徘徊。文章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