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在与周遭艰苦的自然环境博弈中不断寻求最优化生存策略,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模式。尤其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我国扶贫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作为特色产业脱贫模式之一,旅游扶贫在实现民族地区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型中具有独特作用。本文以武陵山民族地区伍家台村为研究对象,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基于对伍家台村旅游脱贫实践的田野调查,提出“旅游脱贫成效如何”的问题,在概念辨析与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和农民座谈、权重赋分,构建“伍家台旅游脱贫成效”评价体系,通过导入调查数据,形成对伍家台村脱贫成效的整体评价,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论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方法,对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进行交代说明,是为本文研究的起点。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基础介绍,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现实基础三个方面,先进行旅游脱贫、产业振兴等概念阐释,具体运用特色产业减贫、利益相关者、绩效管理等理论对本文给予启示,再结合伍家台村旅游脱贫实践过程进行详细解读,构成整个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构建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在评述专家学者关于旅游脱贫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与农民座谈,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形成伍家台旅游脱贫评价指标体系,将收集到的伍家台村产业发展、村民收入、游客感受等数据,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对脱贫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解析。第四部分是针对伍家台村旅游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以旅游产业振兴来实现伍家台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文中的创新之处是以指标评价体系来研究旅游脱贫效果,将传统AHP与GEM相结合运用到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脱贫效果评价指标赋权,以个体村域角度深入研究旅游脱贫成效,运用CV对旅游脱贫效果评价指标进行预选为后一步科学评价奠定基础。伍家台村旅游脱贫是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突破了“茶”产业局限,融合“+旅游”思路,形成“茶旅融合”模式,其脱贫本身就是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在民族地区脱贫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是为民族地区以产业振兴来承前启后,突破地域限制和资源约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