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继贵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货币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论文除结论外共分5章。引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关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最终将导致中央银行货币乃至中央银行的消亡;另一种则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不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大的冲击。Michael Woodford(2000)则对这两种观点共同的两个基本假设提出了质疑,认为央行可通过对准备金存款付息,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内的研究文献很大一部分是对国外研究文献的翻译和介绍,创新性的研究不多。 第一章是电子货币概述,论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性质、分类、职能以及电子货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以卡片为基础的电子货币项目正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以互连网或软件为基础的电子货币则很少有国家计划进行试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货币仍以银行卡为主体,信用卡只占极少数。但是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第二章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一章分别从短期和长期来分析:从货币供应来看,短期中货币乘数将会逐渐变大,基础货币会减少。国外学者的数学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将会增加,而且存款准备金率越低,现金使用的范围越广,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就越大;长期中一方面电子货币的出现逐渐消除了货币层次的划分,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具有内生性、发散性,这动摇了货币乘数成立的前提。从货币需求来看,短期中电子货币的使用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资产转换成本,从而降低了货币需求余额;长期中电子货币的出现模糊了货币在不同用途之间的确定界限,动摇了传统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同时由于电子货币的使用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又使得货币需求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大了货币需求量的计量难度。 第三章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一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独立性、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准备金,因此将对中央银行的铸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