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成像对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的评价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12月在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8~75岁,平均54.8岁。病灶位于肝右叶24例,肝左叶6例。病灶直径3~16cm,平均8.6cm。TACE前AFP升高22例,正常范围内8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28例,B级2例。 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导丝引导下送入4FRH导管至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供血血管与染色情况,而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导管注入超液化碘油15~20 ml与化疗药丝裂霉素6~8 mg、吡柔比星30~50 mg或顺铂60~80 mg的混悬剂。 所有病例TACE后3周~5周均同期行常规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I)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研究的基本素材。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erial index,HAI)。应用ADW4.2工作站Perfusion 3体部灌注软件包进行分析。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作为综合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分析。 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 12.0处理。定量资料用-x±s表示,参考值范围采用95%可信区间。定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BF、BV、MTT、PS、HAI的均值分别为278.89±77.44 ml·100g1·min1,21.21±7.38 ml·100g1,5.28±1.99 S,33.23±13.14ml·100g-1·min1,0.59±0.21%;非瘤区肝实质的BF、BV、MTT、PS、HAI均值分别为30.22±10.62 ml·100g1·min1,7.17±3.81 ml·100g1,13.329±4.35S,31.51±11.62 ml·100g1·min-1,0.15±0.12%.二者的BF、BV、MTT、HA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碘油密实区的BF、BV、PS、HAI接近为0, MTT值极大,未纳入统计学比较。 2.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为标准,CTPI的诊断正确率=91.1%;灵敏度95.7%;特异度=66.7%;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75.0%;阳性似然比=2.74;阴性似然比=0.13;Youden指数=57.8%。 3.TACE后肿瘤活性灶的TDC表现为为两种类型,A型为典型的“速升速降”型,呈较陡峭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峰值略晚于主动脉灌注峰值;B型为缓慢上升型,与门静脉和非瘤区肝组织的TDC相似,但走行于前二者之间。 结论: 1.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呈高灌注。BF、BV、MTT、HAI是判断有无活性病灶的重要指标。 2.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再次介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