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化解日益尖锐的城乡土地供需矛盾,克服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的弊端,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相继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并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在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要求河南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在河南省选择部分地市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地挂钩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并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向中原经济区的其他地区拓展”。两个挂钩政策的相继提出并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城乡建设用地的人地挂钩政策和增减挂钩政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别。由于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开始较早,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学界对此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完善措施。但人地挂钩的试点工作才刚刚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厘清,许多难题有待破解。因此,在厘清两个挂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教训,探讨人地挂钩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对于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向其他地区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人地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为研究对象,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系统探讨人地挂钩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及人地挂钩的实施程序和实施要点,并以河南省人地挂钩试点县之一的长垣县为例,测算了长垣县的人地挂钩潜力,提出了人地挂钩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地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等;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在深入探讨人地挂钩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点及人地挂钩的实施程序和实施要点。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人地挂钩试点县之一的长垣县为例,测算了长垣县的人地挂钩潜力及其布局,提出了人地挂钩实施的保障措施。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