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及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立适应目前内部控制发展的评价体系,从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现代公司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经突破传统的查弊纠错功能,其目标不仅仅包括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而且还将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2004年10月《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出台,将上市公司对企业风险的控制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没有公司治理作后盾,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就失去了完善的动力。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现象严重,监事会监督职能弱化,内部控制观念落后,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笔者提出应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通过调整股权结构、推进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塑造诚信意识等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代社会中,风险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元素,上市公司应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首席风险官等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信息反馈渠道。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部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运作。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上市公司的一些“软控制”如企业文化等也应纳入评价范围,因此本文把内部控制的评价分为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评价、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评价、“软控制”的评价以及内部控制结果的评价并加以论述,最后指出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