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业飞速发展,推动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原有的建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建筑因为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而严重影响建筑使用,传统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布桩方式在某些地区已经带来了较多的问题。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刚度调平思想的刚-柔桩布桩方式对改善该类问题进行探索。目前,变刚度调平方式主要是变桩长、变桩径、桩间距等,在工程上应用较多。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刚-柔桩模型,分析不同位置布置柔性桩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探讨沉降变化规律,并对减小工程不均匀沉降提出优化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CFG单桩试桩报告,建立有限元单桩模型,采用和单桩试桩报告相同加载方式分级加载,拟合出试桩报告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关计算参数。2、本文通过对94×CFG群桩复合地基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单一桩型均匀布桩方式下其沉降特点,得出其沉降为常见的蝶形沉降,即筏板中间区域沉降最大,至筏板边缘逐渐减小,且传统单一桩型布桩的复合地基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此初步提出多种优化方案。3、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柔性水泥土桩对筏板中心桩、边桩、角部桩等不同部位的桩提出多种布桩调整方案,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1)在分析筏板中心部位时提出几种不同方案,通过有限元结果分析可知,在筏板中心部位布置柔性水泥土桩时,随着中心部位柔性桩的增多,不均匀沉降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柔性桩控制面积为2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减少约19%。(2)仅调整筏板短边CFG桩时,当柔性桩由筏板短边逐渐向中心调整时,整个筏板不均匀沉降呈先减小后增大,当柔性水泥土桩控制面积为4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至多减少约25%;当将筏板短边与少许同时替换柔性桩,柔性桩替换由筏板边缘逐渐向中心靠近,其不均匀沉降同样为先减小后增大,即当柔性水泥土桩控制面积为6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相比单一桩型减少了约38%。(3)在筏板角部替换柔性桩,当角部调整范围在10%左右时,其沉降变化很小。当角部调整范围在45%左右时,其不均匀沉降减少约25%。4、结合开封市金明中学办公楼的工程实例,提出四种优化方案,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对于矩形基础,长边与短边同时换桩可较大的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依据换桩后水泥土桩的控制面积约占整个筏板面积的60%,以该面积比为基础,筏板刚性桩在长度方向布桩范围占总长度的0.55,在短边方向刚性桩布桩长度占筏板短边长度的0.5,可得到一种减小不均匀沉降效果较好的刚柔桩复合地基布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