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入新世纪,我国海关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上,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贸易便利化趋势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贸易方式、运输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海关将面临各种新的形势和挑战,既要摈弃严审细验,被动查堵的做法,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有效缓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给海关监管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又要立足于有限的管理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监管任务;既要规范和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又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海关因此所接受的一部分风险,切实履行把关职责;既要最大限度地缩小不法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又要让守法者得到公正的待遇,获得其应得的利益,促进企业守法自律,营造诚信为本、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通关环境。与此同时,传统的业务管理体制和通关管理模式下所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决策分散等症结,仍十分顽固,工作效率低下、整体效能不高的问题并未随着通关作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推开而迅速得以解,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面对国家、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海关工作的新要求,总体上海关工作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海关,在制订和实施本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时,率先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引入海关领域。所谓海关风险管理是指海关在进出口领域为防范和化解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部系统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可能危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的各种风险,而展开的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信息收集与分析,风险处置和工作绩效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其主要目标不是消除一切风险,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状态下,通过海关各方面在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处置等方面分工负责,协调运作,立足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充分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有效和动态地防范、控制和化解海关业务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从整体上提高海关管理效能。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海关的通关监管工作中。同时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创新了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纸质文件运转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业务信息交换、业务组合、考核监督、时间控制等管理环节的计算机化,这是实现风险管理的物质基础。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风险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同时信息化优化了风险管理的基础,进一步推进了风险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依托信息技术改进后的科层组织结构不仅能简化工作流程,同时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使风险管理的应用更为广泛,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营造高效运作、公平竞争和规范有序的通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