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碳排放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金融中介机构作为金融业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间桥梁,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能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金融通,在推动经济低碳化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金融中介与碳排放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中介——碳排放”系统的本地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对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着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基于金融中介理论,通过对金融中介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进行梳理,从规模效应、技术提升效应、消费结构效应、可持续发展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对碳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我国30个省份的金融发展和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其次,运用莫兰指数对各省份金融中介发展指标及碳排放指标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省域局域相关性的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2)金融中介发展指标中,金融中介规模、动员居民储蓄功能在全局上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余指标均不显著。(3)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碳排放量呈高值集聚、四川省处于低值聚集区,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呈“高-高聚集”,东南部地区则呈现“低-低聚集”。(4)金融中介规模以西部与东北部的低值聚集为主、动员社会资金功能的局域聚集呈不规则变动,但以低值聚集为主、动员居民储蓄功能以东北及中部地区的高值聚集为主、投资转换功能省份间关联度较弱、资金配置功能多以低值聚集为主。再者,基于空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论文利用LM检验、LR检验、Wald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确定使用具有动态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显示:(1)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即当期碳排放工作对下一期具有0.5%和0.05%的正向影响;邻近省份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对本省份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二者均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时空滞后效应系数均显著为负,即上一期邻近地区碳排放上升有利于当期本地碳减排的发展。(2)金融中介规模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碳减排进程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动员居民储蓄功能在短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但本地效应较弱;投资转化功能加重了本地碳减排的负担,长期内有利于当地与周边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而短期内无显著影响;资金配置功能对本地低碳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尚未产生空间外溢性。(3)金融中介发展变量及控制变量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其长期作用效果更大,影响更深远。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增强区域合作交流,学习政府碳减排政策、借鉴企业碳减排行为、技术革新、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政策等,因地制宜开展低碳活动,以促进全局长久碳减排。同时要积极发挥金融中介的技术提升、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效应,进一步扩大区域间“示范效应”影响力,促进更多地区的学习与效仿,同时加大对低碳发展不利行为的惩治力度,以提升“警示效应”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