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客家学研究的兴起,客家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漓江流域黄氏船上人作为一支水上部落的客家族群,在漓江边上生活了几百年,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如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经济方式、嗜好酿菜的饮食习惯、盛行妈祖信仰习俗,通行同姓通婚习俗等等。但是,可能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目前学术界对这支处于边缘地带的族群研究甚少,学术界对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在汉族及少数民族中很少有同姓通婚的习俗,尤其是严格恪守传统伦理的客家,更是罕见。因而,本文以漓江流域黄氏船上人的同姓婚姻习俗为例,希望通过探究这个个案可以找出隐藏在同姓通婚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找出客家文化变异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提供有利的补充。同时,对比其它地方同姓通婚的习俗,探寻同姓通婚的内在法则和规律。本文主要选取了漓江流域船上人的根据地——毛村,阳朔、平乐、桂林訾洲等几个地方作为调查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在运用主位与客位,观察和参与观察、发放问卷等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描述船上人迁徙到桂林,在漓江边上发展壮大的具体历史轨迹及其自成特色的生活习俗,着重描写船上人同姓婚姻习俗——通婚圈和婚姻仪礼,包括婚前说亲,下定、过礼,报日等仪礼;迎亲,婚礼曲,婚宴等行婚礼及婚后回门仪礼等一系列的仪式。同时,在阅读相关文献记载基础上,立足于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历史特殊主义,功能论,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决定人格,身份与角色等相关理论的观点分析船上人同姓通婚的原因。婚姻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同姓通婚的产生、发展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相对宽松的社会历史背景为船上人同姓通婚提供了平台,以水为生,以渔为业的艰辛劳作方式,既是船上人的经济方式,也是促使船上人实行内部通婚的诱因,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同姓通婚的直接因素,而分房管理,宗族观念淡薄,族群组织活动、政治权力等族群内部结构因素为同姓通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它地方的同姓通婚进行比较,探究同姓婚姻习俗的内在规律及变通法则,即同姓通婚根源于人的生存需要,同时又采取合理的解说及变通的规制使同姓通婚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