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对ICU中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脉搏轮廓指示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仅用一根中心静脉和一根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和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等的变化。现PiCCO监测技术已被较广泛应用于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休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ICU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早期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传统的侵入性的有创动力学监测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PAC)已被质疑,被认为不能减少病死率且有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最近十数年,微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已被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PiCCO监测尤为应用较广,因为PiCCO微创和对容量的监测的特点使其在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上得到信赖和应用,被认为是一个指导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液体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对PiCCO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其所能监测的生理指标的临床改变及用处,对于PiCCO监测总体能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休克患者生存率、对于患者结局的影响如何,国内外相关研究少,无较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RWS)和较少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所以PiCCO监测能否改善休克患者预后仍处于未知状态。目前迫切需要证据证实PiCCO在临床上的应用是否合理,能否提高休克患者生存率,是否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第一部分 PiCCO监测对ICU中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目的:PiCCO是相对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在休克患者中取代肺动脉导管,应用逐渐广泛,但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第一部分回顾了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共7年的休克患者的PiCCO使用情况。与同期不使用PiCCO监测的休克患者相对比,观察PiCCO监测对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Intensive Care Unit)时间、住院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血乳酸水平、血NT-proBNP(N-terminal pro-B-Type Natrieutic Peptide,N末端B型利钠肽原)、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搜索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电子病例收集数据库,收集了 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过PiCCO监测的休克病例。同时收集了 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于本重症监护室但未接受过PiCCO监测的休克病例。收集所收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诊断,进行APACHE 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评分及 qSOFA(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评分,记录14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后第0,1,3,7天乳酸的变化、休克后第0,1,3,7天NT-proBNP的变化、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搜索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电子病例收集数据库,收集了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过PiCCO监测的所有休克病例308例;未接受过PiCCO监测的休克病例1275例。PiCCO组男性221例,女性87例,年龄64.9±17.0岁,APACHE Ⅱ评分为23(19-28)分。非PiCCO组男性769例,女性506例,年龄 64.2±15.4 岁,APACHE Ⅱ 评分为 21(15-27)分。性别、APACHE Ⅱ评分在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01)。统计结果显示,PiCCO组的住院天数为16.8(7.7,28.8)天,非PiCCO组的住院天数为16.8(8.0,28.0)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48.4(64.8-359.5)小时,显著高于非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36.0(33.9-312.9)小时(p=0.008)。PiCCO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为62(21-134)支,显著高于非PiCCO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16(6-50)支(p<0.001)。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26595(69440,230363)元,非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03490(56714,171715)元。PiCCO组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非PiCCO组(p<0.001)。PiCCO组的14天病死率为36.0%,非PiCCO组的14天病死率为30.7%,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69)。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为66.9%,显著高于非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52.9%(p<0.001)。事实上从上述真实世界的数据里,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特别是危重病严重程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将纳入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qSOFA评分四方面进行1:1匹配,筛选出各组中最佳的匹配对象,消除两组基线水平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经过PSM,本研究共筛选出596例,其中PiCCO筛选出298例,非PiCCO组筛选出298例。PiCCO组的年龄为64.9±17.2岁,男性211例,女性87例,APACHEⅡ评分为23(19-28)分,qSOFA评分为2(1-2)分。非PiCCO组的年龄为65.2±15.1岁,男性218例,女性80例,APACHE Ⅱ评分和qSOFA评分分为23(17-29)分,和2(1-2)分。经过PSM后,两组的年龄(p=0.845)、性别(p=0.523)、APACHEⅡ评分(p=0.652)、qSOFA评分(p=0.823)在组间均已无统计学差异。通过PSM,本研究消除了年龄、性别、疾病危重程度等混杂因素在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经PSM后统计结果如下: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50.76(65.62,373.43)小时,非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66.29(42.90,376.25)小时。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已短于非PiCCO组,尽管组间未展现出统计学差异(p=0.482)。调整后PiCCO组的住ICU时间为6.7(3.0,14.3)天,非PiCCO组的住ICU时间为6.7(2.0,16.2)天,无显著差异(p=0.361)。两组的住院天数也无显著差异(p=0.723),PiCCO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16.4(7.8,28.8)天和18.8(7.6,29.2)天。两组的住院费用也无明显差异(p=0.091),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20397(69451,223826)元,非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18788(56213,197360)元。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PiCCO组为62(22-132)支,非PiCCO组为19(6-54)支,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CCO组显著超过非PiCCO组。PSM后还进行了休克后第0、1、3、7天的乳酸和NT-proBNP的数据收集。PiCCO组每一时间点位的血乳酸表达水平均比非PiCCO组相应时间点位的显著高(p<0.001),但对乳酸变化净值(第1、3、7天的乳酸减去第0天的乳酸)的对比发现,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5)。血NT-proBNP每一时间点位测的PiCCO组均较非PiCCO组高,第0、3和第7天NT-proBNP的水平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是<0.001,=0.036和=0.018);但NT-proBNP各天与第0天的的净值变化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5)。PiCCO组的14天病死率为36.2%,非PiCCO组的14天病死率为3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3)。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为66.8%,而非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为5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较PSM前差距有所缩小。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生存的风险因子发现,年龄(OR:0.971,95%CI:0.963-0.979,p<0.001)、APACHE Ⅱ 评分(OR:1.037,95%CI:1.014-1.060,p=0.001)、NT-proBNP 第 0 天表达水平(OR:1.000,95%CI:1.000-1.000,p<0.001)、NT-proBNP最高值和第0天表达水平的差值(OR:1.000,95%CI:1.000-1.000,p=0.035)是影响14天病死率的风险因子;而年龄(OR:0.976,95%CI:0.967-0.984,p<0.001)、APACHE Ⅱ 评分(OR:1.065,95%CI:1.039-1.092,p<0.001)、血乳酸最高值表达水平(OR:1.121,95%CI:1.067-1.179,p<0.001)、血乳酸最高值和第0天表达水平的差值(OR:1.127,95%CI:1.077-1.180,p<0.001)则是影响住院死亡的风险因子。是否使用PiCCO均非影响生存的风险因子(OR:0.959,95%CI:0.648-1.419,p<0.833)。在考虑患者的生存时长后,本研究分析了两组患者从入组开始14天内的生存情况。根据生存分析结果,PiCCO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为11.11天(95%CI:10.60-11.62天),非PiCCO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为11.24天(95%CI:10.72-11.76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0)。PiCCO组患者的住院中位生存时长为21.40天(95%CI:18.60-24.20),非 PiCCO 组的中位生存时长为 26.61 天(95%CI:22.40-30.8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0)。结论:1.回顾资料显示,真实世界里,重症监护室里休克患者PiCCO监测组和非PiCCO监测组相比,前者机械通气时间、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住院费用、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后者。2.经过PSM,将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重症监护室里休克患者PiCCO监测组和非PiCCO监测组的对比显示,前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显示无显著差异,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住院病死率高于后者,但两者差异减少。在血乳酸水平和NT-proBNP水平表达上,第0、1、3、7天血乳酸水平PiCCO组显著高。第0、3、7天,NT-proBNP水平PiCCO组显著高,这可能在临床上倾向于选择相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行PiCCO监测可能性大。但第1、3、7天乳酸和初始乳酸的差值、第1、3、7天NT-proBNP和初始NT-proBNP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说明PiCCO监测对休克患者的乳酸、NT-proBNP的改善可能无明显影响。3.PSM前后,休克患者的14天病死率在PiCCO组和非PiCCO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SM后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为66.8%,非PiCCO组的住院病死率为5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较前有所缩小。4.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生存的风险因子发现,年龄、APACHE Ⅱ评分、NT-proBNP第0天表达水平、NT-proBNP最高值和第0天表达水平的差值是影响14天病死率的风险因子。而年龄、APACHE Ⅱ评分、血乳酸最高表达水平、血乳酸最高值和第0天表达水平的差值(OR:1.127,95%CI:1.077-1.180,p<0.001)则是影响住院死亡的风险因子。是否使用PiCCO均非影响生存的风险因子。5.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消除组间差异,消除偏倚,进一步进行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的判断,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第二部分 PiCCO监测对ICU中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目的:经过了第一部分的真实事件研究及经过一些混杂因素的倾向性匹配评分后,从临床事件来分析,仍因分组的偏倚等原因对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本研究继续设计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PiCCO监测能否改善患者病死率、减少升压药使用剂量、脱机时间、血乳酸水平、NT-proBNP等的改变、住院时间等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收入某大学附属医院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休克患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录(纳入标准:1.收入ICU患者;2.经过液体冲击后,血压在90/60mmHg以下,或收缩压较平时血压下降40mmHg以上,或用升压药维持者,同时有组织低灌注表现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以下;2.严重心律失常;3.心脏结构明显异常;4.怀孕;5.有动脉血栓形成;6.主管医生或患方拒绝参加。)按此标准,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PiCCO监测和不给予PiCCO监测(传统CVP监测),入科或发生休克时尽早给予PiCCO监测,记录PiCCO相关数据。根据PiCCO监测指标如EVLW、GEDV、SVV、CO,CCI进行容量和心功能等指标的判定,每个患者具体由各医疗组指导治疗,各组均在休克状态缓解后拔掉股动脉导管撤掉PiCCO。前瞻性收集年龄、性别、疾病、病情严重度评分(APACHE Ⅱ评分)等,患者病死率、脱机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乳酸的改变、NT-proBNP的改变、判断PiCCO监测对ICU休克等指标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对休克患者应用PiCCO监测是否有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结果:我们共收集了 75例患者,其中PiCCO组4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APACHE Ⅱ、qSOFA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85.35±217.23小时,非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99.86±352.36小时。PiCCO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非PiCCO组,尽管组间未展现出统计学差异(p=0.83)。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住ICU时间:PiCCO组的住ICU时间为16.9(7.0,25.7)天,非PiCCO组的住ICU时间为17.4(11.8,32.6)天,无显著差异(p=0.218)。PiCCO组的住院天数为13.82±12.87天,非PiCCO组的住院天数为10.06±12.42天,两者无显著差异(p=0.213)。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O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为58(19.5-148.5)支,仍明显多于非PiCCO组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14(6.5-44.5)支。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57600±103377元,非PiCCO组的住院费用为173138±120052元(此处数据为正态分布,故采用均数±方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无显著差异(p=0.606)。PiCCO监测组和非PiCCO监测组的14天病死率分别是13.3%(4/26),18.4%(7/38),(p=0.956),两者无显著差异。住院病死率分别是43.3%(13/30)和26.7%(12/45),p=0.134,两者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各时间点的血乳酸和NT-proBNP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本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显示,PiCCO监测对ICU休克患者14天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对休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住院天数均无明显影响。2.PiCCO组休克患者住院费用较非PiCCO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高于非PiCCO组,有统计学意义。3.PiCCO监测对休克患者第1、3、7天的血乳酸,NT-proBNP水平及其变化均无明显影响。4.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判断PiCCO监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循证医学提供充足的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场景和需求,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将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6G万物智联的愿景。不论是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是卫星通信系统都工作在微波和毫米波段。可见,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天线也需实现这两个频段的覆盖。针对微波天线和毫米波天线的不同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结构复用实现跨频段覆盖的多频复合天线设计方法,提出了几款在微波和毫米波实现不同功能的复用结构,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因其在照明和全彩显示领域的应用潜力而被受关注。近年来,虽然红光和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在新型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帮助下得到明显改善,但是,OLEDs依然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蓝光和黄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和红、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全彩显示和照明用OLEDs整体性能存在致命缺陷。目前解决这一
学位
癌症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致力的方向,传统治疗方案(放射疗法,手术疗法和化疗)不能根治癌症,且无法解决易复发、副作用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金属纳米颗粒在医疗领域展现不小的应用潜力。例如: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可以通过抗癌活性药物修饰,携带药物用作药物载体进行递送;特殊性质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靶向堆
学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近年来商用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彩显示及固态照明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白光OLED作为照明光源具有面光源、低散热、可实现柔性及制备工艺简单等有别于无机LED的独特优点。虽然磷光OLED可有效利用单线态与三线态激子实现高效率,但磷光材料稳定性差以及重金属的引入不可避免地降低器件寿命同时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及成本。为了制备节能绿色环保光源,设计并优化基于传统荧
学位
紫外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紫外通讯和火焰探测等方面。宽禁带半导体是传统的光电探测器材料,在紫外探测上具有本征探测、抗辐射、转化效率高、体积小和工作电压低等优势。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光性和热导率,是新兴的二维材料。将两者结合,实现石墨烯与宽禁带半导体复合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能充分利用半导体的高探测效率和石墨烯的高载流子传输能力。在探测器中引入纳米结构和p-n结能增大材料的吸光面积,增强耗尽
学位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光通信网络迅猛发展。同时,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近年来高速发展,促使着人们对光通信系统数据速率和数据容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扩展光通信系统的速率和容量,人们对光通信网络和光互连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动了各种新型光电子器件和传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在光通信网络中,电光调制器是光通信系统发射器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高速数字脉冲光信号,相当于光通
学位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作为三维显示的终极目标,是未来显示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具有全视差、观看者无视觉疲劳和视点连续等优势,能多维度展现真实场景的三维图像,自提出以来受到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由于集成成像显示机理等因素,此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元素图像采集方式复杂、重构光场存在多种串扰、重构图像质量受限等。本文以计算机辅助生成集成成像为基础,从元素图像生成和三
学位
介电润湿(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EWOD)效应作为一种微流体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DMF)系统中。基于EWOD效应的数字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离散液滴操控技术,该技术可以处理平面电极阵列上皮升至微升体积的微液滴,实现液滴生成、合并、混合、分裂等一系列流体操作。研究EWOD效应液滴驱动的物理机制是揭示数字微流控液
学位
通常认为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发挥在感染、损伤、肿瘤等疾病状态下,是保护机体和组织修复的主要参与者。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组织驻留免疫细胞,近来的研究逐渐揭示这些驻留免疫细胞的功能远多于免疫防御,它们还可能参与了组织稳态的维持和器官功能的正常实现。肾脏是体内调控水盐平衡的重要脏器,但是驻留免疫细胞对肾脏生理功能调控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通过谱系追踪的方法区分出肾脏中存在两群驻留巨噬细胞,
学位
目的: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方法,研究单、双相抑郁障碍脑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从脑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病理机制,为理解单、双相抑郁障碍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提供依据。方法:1、对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健康对照组的受试者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扫描。2、3组受试计算全脑fALFF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在差异脑区的基础上进行两两间双样本t检验。将双相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