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江苏地区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观察慢性肾衰竭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实验室指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CRF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中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信息调查表,采集和整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四诊信息以及实验室指标等等.采集资料完整、可信的病例建立统计数据库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计数类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CRF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总人数为80例,样本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的样本40例,男女的比例为1:1。年龄最小2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57.06±18.16岁。年龄分布以60-69及70-7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共40例,占总例数的40.0%;经统计,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本次调查的80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中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最常见,共28例,占35%,其次是糖尿病肾病(17例,21.3%),高血压肾病(10例,12.5%)排第三位,第四位是自身免疫性肾损害7例(8.8%)。而梗阻性肾病、多囊肾及乙肝相关性肾炎在本次调查中相对少见。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在原发病中的比例明显增加。3、从疾病的证型分布看,本病总属正虚邪实,而脾肾气虚为最多见的本虚证证型(P=0.02),气阴两虚型次之,其中以肾虚为本病虚证的基本表现,在肾虚的基础上兼有肝脏、脾脏的不足;在标证的分布上,湿浊证最为多见,瘀血证次之(P=0.000),湿热证,水气证相对较为少见。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瘀血证比例增长明显。4、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慢性肾衰竭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P<0.05, r=0.48)。5、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间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本虚证候中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提示气阴两虚组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P<0.05)。标实证中湿热证、瘀血证、湿浊证、水气证患者血肌酐水平不全相同,而水气证组的血肌酐均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经单因素方差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7<0.05)。结论:1、肾虚是慢性肾衰竭病机之本,而正虚邪实是CRF的主要病机特点。2、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为多见,气阴两虚证次之。标实证以湿浊证和血瘀证常见。湿浊、瘀血贯穿CRF整个病理过程始终。3、性别、年龄、原发病、病程等影响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医证型的分布。4、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主要实验室检查(如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