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被提升到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高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可忽视高校这一前沿阵地。然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时代境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失语”危机,基于西方强势话语冲击、大学生主体责任感缺失、高校主流话语价值导向缺陷等综合考量,我们更需要还原意识形态理论根基,就“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发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视域下探究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展开,首先,在探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按照“意识--社会意识--意识形态”的发展逻辑加以分析,系统梳理马克思意识理论和社会意识理论的逻辑演进,充分了解马克思意识理论的形成、马克思社会意识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社会意识理论的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阐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多重内涵、本质特征以及未来趋势。其次,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科学内涵及其建构的必要性加以科学探索。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情况,着力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失语”危机,针对危机并结合实际,尝试性地提出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本文顺应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创新工作开展的时代潮流,立足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实际,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切入点,以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落脚点,将两者结合加以研究。当前,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从阶级性、普遍性、批判性、合理性四方面探究建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路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载体,培育大学生主体建构中的敬业、诚信精神,并坚守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从而挖掘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现实价值,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一元指导地位。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重视和对法治建设理论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理论探
人生活在自然世界中,创造了人为的世界;人处在物质世界中,又创造了精神世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法权和人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应该是理性而又充满关爱的。马
反对错误思想倾向,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反倾向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的重要表现,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共产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目前已经超越了汽车、航空、航天等传统产业,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最重要的承载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学位
学位
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基础教育。随着“90后”群体进入大学,新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