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浮游藻类种群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藻类的种群结构与其生活水域的水质状况密切相关,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和输水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内水体浮游藻类种群构成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为评估水体质量,预防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保障调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南四湖水体浮游藻类种群构成特征及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南四湖设置5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对浮游藻类种群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南四湖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59属117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7种,占浮游藻类总种数的48.7%;硅藻次之,共28种,占浮游藻类总种数的23.9%;浮游藻类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各监测点浮游藻类密度和叶绿素口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104~5500×104 cells/L、2.14-158.36mg/m3,浮游藻类密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浮游藻类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不高,变化范围为0.04~0.35,优势种种数较多,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 i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23种。南四湖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6~2.36、0.59~0.84;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表明南四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较复杂,且群落种类组成的稳定程度和数量分布均匀程度较高。南四湖水体检出蓝藻10属19种,占藻类总种数的16.2%;各监测点蓝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0-1120×104 cells/L,月均值为92.9×104cells/L;蓝藻种数及密度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蓝藻种群中的优势种是平裂藻属的种类,水华常见藻类如微囊藻属和鱼腥藻属的种类等占比例小或未检出。浮游藻类优势种不是易引发水华的蓝藻种类,气象气候、水流流态等环境条件不利于水华的形成,是南四湖未发生明显水华的重要原因。采用修正的卡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规定的指数法、生物指标评价法评价了南四湖水体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富营养。南四湖检出的浮游藻类多为淡水湖泊水体常见种类,部分种类为富营养化指示藻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南四湖汇水区的环境保护,湖水水质明显提高。为预防发生蓝藻水华,保障湖体水质达到调水水质要求,还应进一步采取建设人工湿地、中水回用、面源污染治理等水质改善措施,同时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控预警体系建设。
其他文献
<正> 1958年五省会演时汉中红星歌舞剧团演出了《吹鼓手招亲》,这次该团为庆祝建国十周年来省献礼演出了《吴么姑》.就这两个剧目的演出来看,无论是端公戏《吹鼓手招亲》或是
顾梦游既是活跃于明末清初江南诗坛的著名诗人,又是明末复社南京宗主、清初南京遗民社集的核心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振兴风雅”,明末于南京结社交游,引领竟陵风尚,清初又与遗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定位技术在当今短距离无线定位领域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高精度定位是实现UWB定位广泛应用的基础。由于UWB信道的复杂性影响,导致其定位精度难以进
<正> 《本刊讯》陕西省歌剧、歌舞观摩演出于本月5日在西安开幕.这次会演共举行七天,主要的任务是总结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歌剧、歌舞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贯彻
超宽带(Ultra Wide-band, UWB)是一种采用极窄的时间脉冲(达到纳秒级甚至亚纳秒级)作为信号波形的技术,具有良好的时间分辨率,在测距、定位方面有着其它无线定位系统所无法比
<正>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提高艺术水平和演出质量进行技术革命",我社掀起了苦学苦练和虚心认真地向老艺人及秦腔传统遗产学习的热潮.我们须生组由刘毓中老师担任教练.大家都
期刊
<正> 本刊讯: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近年来,我省各地方的民间小剧种纷纷搬上大舞台,为戏剧花园中增添了新的奇花异彩.今年为建国十周年来省献礼演出的
期刊
<正> 人物:邬飞霞:洛水渔女,十八岁.邬洪:飞霞父,渔户,六十岁左右.杜若义:飞霞未婚夫,二十岁左右.马瑶草:大司农马荣之女,十八岁.简人同:洛阳名士,二十岁左右.红桃:瑶草贴身
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以色列画家,1929年出生于罗马尼亚一个犹太家庭,早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4年进入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美术学校,后又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
移动式气象综合服务系统是现在台站气象服务系统的延伸,是由固定站点组成气象观测网的有效补充,也是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基础的工作平台,它可有效地扩展气象应急服务的通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