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支柱,在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业乃至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外经济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而国内因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不良贷款风险上升等多方面影响,使得中国银行业正受到来自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双重冲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路线,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在动力、质量和效率三个方面的变革,强调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对此,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考察经济长期活力的关键指标,还是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银行业如何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提升经营效益与竞争力,需要回答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如何评价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第二,银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表现如何?第三,在生产要素分解视角下,哪些要素在当前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讲,上述问题的解答都应该以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与变化成因的探索为基础。中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评估,已有相关研究主要着力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层面以及分解项(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的测量。现有的分析深度更迫切地需要向投入产出要素层面深化,为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机制提供更加全面的阐释。因此,在共同边界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导向松驰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Directional slack-based 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建立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各个要素生产率的“总-分”逻辑结构关系,并进一步构建“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生产率-要素贡献度识别”逐层递进的研究框架。将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结合,本文以中国70家商业银行在2011-2019年间投入产出要素的实际数据为样本,测度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各个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度,从银行业整体层面和三类商业银行组群层面研究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要素来源并分析主导成分变化的背景原因,本文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的发展态势,依靠技术效率提升的单轮驱动模式。劳动力和投资是主导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要素来源。细化来看,劳动力的技术进步和投资的技术效率提高是主要潜在成因。技术进步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再分解发现不良贷款的技术进步负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2)国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都表现出年均增长趋势,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最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最大。三类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除国有商业银行之外,投资对另外两类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3)不良贷款对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不良贷款对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制约作用最小,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强。以我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经过科学方法展开研究并得到结论后,本文根据所得结论提出具体的建议:(1)提升商业银行研究部门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强化数字技术支撑,使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由技术效率的单驱动模式逐渐转向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模式。(2)激发劳动力生产率的增长动力,加强员工职能培训实现人力资本深化,建立完善的“人才库”制度。(3)持续推动投资生产率提升,优化债券投资等投资业务的内控体系与集中管理,实行现代化银行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方法。(4)释放不良贷款生产率的增长潜力,改善风险防控体制,严格落实贷前、贷时和贷后的审核与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信息科技平台建设,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