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氯吡格雷是新型的噻吩吡啶类活性衍生物,2001年在我国首次上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氯吡格雷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发生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疗效不稳定,患者使用个体差异较大。研究表明:氯吡格雷疗效差异较大与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等因素有关。此外,氯吡格雷常规用药所致消化道出血和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通过增加负荷剂量或者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改善临床疗效结果均不理想。P-gp是药物转运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体内分布广泛,能减少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抑制P-gp活性可能是提高氯吡格雷临床疗效有效途径之一。 丹皮酚来源于天然植物,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丹皮酚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炎、免疫调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显示丹皮酚抗血栓作用机制不同于氯吡格雷,同时还对P-gp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故本研究初步考察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否优于单用氯吡格雷,研究氯吡格雷对丹皮酚在肠道吸收的影响,旨在为二者临床联合给药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目的: 1.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考察丹皮酚对氯吡格雷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 方法: 1.利用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血小板聚集,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和小鼠出血时间等指标评价联合给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2.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粒径5μm);流动相:乙腈:水=60:40;流速:1.2ml·min-1;波长:230nm;柱温:30℃等分析条件,利用HPLC法检测人工肠液不同时间点氯吡格雷浓度,考察丹皮酚对氯吡格雷在大鼠肠道吸收药量、吸收半衰期以及吸收速率常数等参数的影响。 结果: 1.联合给药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并延长小鼠出血时间;联合给药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和丹皮酚。 2.联合给药组吸收药量和吸收速率常数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4μg·ml-1)组,吸收半衰期明显短于氯吡格雷(4μg·ml-1)组;联合给药组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高于氯吡格雷(8μg·ml-1)组,吸收半衰期明显短于氯吡格雷(8μg·ml-1)组,但吸收药量并不高于氯吡格雷(8μg·ml-1)组。 结论: 1.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2.丹皮酚对氯吡格雷在大鼠肠道吸收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