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东半岛是山东地区多元文化交融贯通的重要区域,先秦时期已有营造活动在此出现。明清时期大量移民迁入,带来了各地的匠人和营造技艺、营造做法。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这些地域和外来的营造技艺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胶东半岛地域特色的传统营造技艺。本论文以传统营造技艺为研究对象,以胶莱河以东胶东半岛区域为研究范围,以对传统村落广泛的实地调研以及对传统匠人的访谈信息作为基础支撑,意在记录和梳理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的地域特征,认知传统营造技艺的技术和文化内涵,明确传统营造技艺分布的基本区划,为今后的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研究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料和技术支持。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总结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为论文研究提出技术路线。第二章从自然与社会因素两个层面,分析环境对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区域特征的影响。第三章从村落与街巷,院落与建筑,具体营造做法三方面着手,以“宏观-中观-微观”的次序,分析比较传统营造技艺在胶东半岛的区域特征和做法差异。最后,以前面章节的分析为基础,总结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的地域特征和分布特点,依此初步探讨传统营造技艺在胶东半岛的分区划定。笔者试图从对传统营造技艺地区特征的比较分析,阐明胶东半岛传统营造技艺是什么这一问题。传统营造技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范畴,也是胶东半岛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它的形成、发展、演续与地域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材料资源、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息息相关。传统营造技艺的研究和记录,对于胶东半岛地区传统乡土建筑遗产和地域文化的留存,以及地域特色的彰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