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进一步探究影响左右半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为结肠癌的精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4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排除术前接受化疗、左右半结肠均有肿瘤以及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左半结肠癌组和右半结肠癌组,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分期及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门诊复查、病案查阅、电话随访等方式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死亡时间,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30日,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时间,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1.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性别年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均以男性多见(61.3%,57.5%),右半结肠癌的女性患者多于左半结肠癌(42.5%,38.7%),但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年龄构成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术后病理特征比较:右半结肠癌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6.99±2.89cm vs 5.28±2.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癌的溃疡型明显多于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的隆起型明显多于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更差,且pTNM分期比左半结肠癌晚,以Ⅲ期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在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和神经管侵犯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组织中基因蛋白表达分析:通过对肿瘤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左右半结肠癌在P53表达、P27表达、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生存期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共随访320例,随访时间为1~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的中位生存期均未观察到,左半结肠癌的3年总生存率为84.3%,右半结肠癌的3年总生存率为73.5%,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左右半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分期及分级与左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有关,但是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不是影响左右半结肠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HR:1.96 95%CI:1.18-3.24)、pTNM 分期晚(HR:2.03 95%CI:1.12-3.65)、分化差(HR:3.13 95%CI:1.95-5.02)、有脉管侵犯(HR:2.40 95%CI:1.28-4.49)是左右半结肠癌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左右半结肠癌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的肿瘤更大,隆起型多见,分化程度更差,以低分化为主,pTNM分期更晚。2.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性别、年龄构成以及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和神经管侵犯及术后辅助化疗无明显差异,并且,肿瘤组织的P53表达、P27表达、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左半结肠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右半结肠癌,但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不是影响左右半结肠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大、pTNM分期晚、分化差、有脉管侵犯是左右半结肠癌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