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焕禄老师至今从医五十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8年、2012年分别被遴选为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他熟谙经典,博采众长,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本研究旨在通过访谈形式,了解王老师学习中医的经历:通过跟师学习,了解并掌握其主要学术脉络,梳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提炼精华其学术思想;收集、整理王老临床治疗疾病的经验,并对其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渊源概述论文作者首先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王焕禄老师的成长环境,明了其学习中医的家庭背景及年代背景,探究其学习中医的经历。由此知晓王老学习中医的的经历与其日后学术思想形成的关系。另外,通过对经典医籍相关理论的探究溯源,梳理王焕禄老师“重脾胃、护脾胃”和“重视热”思想的理论源流。具体说来,王焕禄老师临床上“重脾胃、护脾胃”这一学术思想的形成源于《内经》、《伤寒论》中有关脾胃的论述,又在继承《脾胃论》、叶天士的胃阴学说等名家关于脾胃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王老师的脾胃学术思想。王老临床“重湿热”学术观点的形成,除了与当时所处年代背景及其父亲的开蒙教育有关外,其湿热理论亦是源于《内经》、《伤寒论》,并深受温病学派学术思想的影响。二、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王焕禄老师讲求临证时要坚持辨证论治的理念,并且提倡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理念,提出在收集临床资料时,除了“四诊”外还可增加“参”诊,即参阅患者的各项现代医学客观检查报告,辨病、辨证结合,以期更准确的辨析患者的病因病机而后予以调治。在学术思想上,作者首先阐述了王焕禄老师“重脾胃、护脾胃”的思想。文章从疾病的防、治、调护角度详细分析、讨论了其重视脾胃的观点与具体防护治疗方法。其次,对王老师治病重视邪气,主张“祛邪务尽”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王焕禄老师临床经验非常丰富,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介绍了王老师在诊法上的经验。其次则介绍了几种王老临床诊治比较有特色的疾病治疗经验,包括暑火犯肺咳嗽,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慢性便秘,活血化瘀法的运用,鼻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湿热论治,崩漏的诊治以及从健脾补肾角度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三、王焕禄老师加减薏苡竹叶散方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通过临床疗效对比、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来观察加减薏苡竹叶散方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的临床疗效,对其疗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并从理论上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王焕禄老师门诊中的符合中医痞满(脾胃湿热型)诊断标准及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45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选取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中符合中医痞满(脾胃湿热型)诊断标准及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者17例纳入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减薏苡竹叶散方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1Omg Tid治疗。观察28天,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证候变化。疗程结束后对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治疗14天时,治疗组对胃脘痞满、口干舌燥、口臭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饮食减少、早饱、嗳气、大便粘腻症状改善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8天时,治疗组对口干舌燥、口臭、大便粘腻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胃脘痞满、饮食减少、早饱、嗳气症状改善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前后对照,两组胃脘痞满症状积分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所用治疗方法均为有效治法;治疗前后组间胃脘痞满症状积分变化率比较,治疗14天时提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胃脘痞满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8天时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此时间点治疗胃脘痞满症状疗效无差异。治疗14天时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8天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自身前后对照,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所用治疗方法均为有效治法;治疗前后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率比较提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薏苡竹叶散方是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的有效方法,其对于临床证候改善、胃脘痞满主症改善的起效速度均较多潘立酮片快,疗效可靠。通过对本方的临床疗效研究,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的有效验方,值得向同道们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