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信是思想上的非智信和行为上的偏执,具有实用性、功利性、散漫性、肤浅性、欺骗(自欺和他欺)性、准宗教性等特点。 特定的历史环境搭建了迷信充分表演的舞台。民国前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转型的动荡时代,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灾荒连年,权威真空,教育落后,这为迷信泛滥提供了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传统迷信泛滥依旧,且代谢出新;国外传入的新式迷信灵学掀起了文化逆流。这一时期,迷信与政治进退暗合,与文化守旧一致,是社会进步的巨大阻力。在某种意义上,迷信是新旧势力的分水岭。从迷信破除的角度出发是认识民国前期思想历程和社会变迁的良好视角。 与迷信相关的人群可分为利用迷信者和盲目迷信者两个相对的阶层。从目的上看,利用迷信者以迷信来神道设教、骗钱敛财、招揽会众;盲目迷信者则以此祛灾祈福、崇德报功、预知祸福、藉神自卫。从对象上看,迷信对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现实利益无关的事物是很难进入到人们迷信的视野的。民国前期迷信的对象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灵魂问题以灵学的面貌混淆视听,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从形式上看,有些迷信形式如求雨因天灾屡至而频繁,有些迷信形式如祀孔因人祸而出现反复,灵学是民国前期迷信形式的新成员。逐渐衰亡是民国前期迷信发展的一个总趋势。从特点上看,民国前期迷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区域性。从影响上看,民国前期迷信不但浪费人力物力,破坏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引发社会冲突甚至政治倒退,阻碍社会变革,为愚昧专制张目;同时,迷信虽然具有一时的安抚与麻醉作用,但长远来看,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虚伪、依赖与自私,丑化了国民性格,禁锢了社会智慧,是阻碍社会变革发展的深层痼疾之一。 近代以来,在国人向西方学习,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迷信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晚清先进人士对此未能充分认识。民国前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人重视思想革命对社会革命的重要影响,对迷信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对迷信的批判达到了一定的力度。政治批判、文化批判、风俗改良构成了民国前期迷信批判的三部曲。历史证明,革命是破除迷信最猛烈的风暴。政治批判,是随着民国前期革命势力的发展而渐次展开的,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等三个阶段对迷信的冲击尤为显著。但是,革命的暴风骤雨并不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的根本之道。文化批判和风俗改良是迷信批判深刻性所在。新文化运动本着为辛亥革命“补课”的目的,从“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高度出发,对鬼神迷信和灵学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不足的是,这一时期迷信的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以及风俗改良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影响了迷信批判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港口航运业发展迅猛,货物吞吐量急剧增加,根据交通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1980年的30686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64200万吨,年均
高压电气设备检修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中极为关键的环节,若在试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试验效果。基于此,针对高压电气设备检修试验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
目的通过比较安博诺与安博维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选择同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故深入研究科技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复杂性并加以实证,
针对现今单一纤维复合材料(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加固效率低的问题,以及已有混杂纤维复合材料(HFRP)探索性研究存在的缺点,本文首次提出HFRP的合理匹配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的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金融创新。它通过一定的交易结构安排,将预期可产生稳定现金流而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可在金融市场中销售和流通的证券。
杨殷是中共早期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是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曾担任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的女儿杨爱兰一生平凡坎坷却泰然处之,始终坚持爱国爱党
ERP是将供应链中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大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物流始终贯穿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之中,同时它还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合同作为债权债务发生的最主要的方式,因其产生的纠纷在民事纠纷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作为解决纠纷前提的合同解释在此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大法官丹
16—18世纪是中国通俗小说蓬勃发展和繁荣阶段,本文试图勾勒这一时期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整体风貌,展示这一时期女性形象嬗变的历史轨迹。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把16—18世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