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开放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当外汇储备在合理范围增长时,它可以平衡国际收支、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增强吸引外商投资和对外融资的能力等。但是持有外汇储备是有代价的,体现为用它进口资本品的投资收益率低、资源浪费等。除此之外,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也容易造成货币政策失效、经济结构扭曲、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严重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举世关注。据2008年底的权威发布数据,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资产大幅缩水,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受到威胁。在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和国际环境下,如何就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经营管理,改革现有僵化的管理体制,酝酿新型的管理模式,提高储备资产的经营绩效,缓解外汇储备过高带来的压力,减少因此造成的风险便成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大课题。首先,本文对中国外汇储备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规模、结构及经营状况等。通过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定量分析,表明虽然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FDI等主要经济变量基本相适应;但在结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大,如资产结构单一、偏重于债权、忽视了股权;偏重于政府债、忽视了机构债和企业债;偏重于信用货币投资、忽视了黄金等商品;投资偏重于安全性和流动性,忽视了收益性,从而在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外汇储备经营中,对投资实体(中投)行政干预过多,投资业绩差强人意等等。其次,高额外汇储备存量除了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高成本、高风险外,还会给经济的稳定带来威胁。在对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发现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不同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即存在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困境。同时,在对结构调整的讨论中,本文认为困境同样存在,即结构的调整会导致外汇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第三,在外汇储备资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外汇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为了保证外汇储备收益性,积极探索有效的外汇储备经营方式、策略等具体事项,成为当前化解中国高额外汇储备难题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借鉴国际经验及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现状,本文认为中国应采取适度积极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和策略。在外汇储备经营的实践方面,虽然中国政府已有所突破,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收效甚微,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拓宽中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方面,本文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四种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总的思路是要积极发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在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的同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了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效,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配以有效的监管及绩效评价手段。第四,完善的体制是保证实践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参照国外成功体制改革经验,提出改革中国现有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完善外汇储备立法的构想。然而,外汇储备经营成功的实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脱离高额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的困境。因此,抓住机遇,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才是化解中国外汇储备难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