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金元浦先生主编《美学与艺术鉴赏》一书中第一章第二节所言的“美的生成”,该小节名为“美的生成与美的特征”。本文论点是在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作者选择以认知心理学作为主要工具来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接受了休谟的一些言论。大卫·休谟认为一切科学总和人性或多或少存在关系,任何理论不论其与人性离得多远,最终会回到人性上来。因此,作者以人的认知范围、认知方式为线索来思考美感的生成过程,在这个基础上理解美与美感的关系,最后得到论文的主题。美感作为一种心理感受,不论是由什么引起的,都需要人自身对其有所体验这一必然过程。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恰好就是人对信息的接受、传递、加工过程,称之为认知活动规律。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创造性。心理学家们还用假说去构建信息加工的模型,并且提出实验统计数据加以支持。这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恰恰又专门针对大脑活动机制的心理学研究流派,被作者用于理解美感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对更为广泛意识活动的影响是比较合适的。论文从引言起至结论共分为5章。首先收集了毕达哥拉斯的代表性理论,并以两个心理学实验结果为依据展开分析,思考“事物属性本来就是美的”的正确与否;以实际审美活动为例,验证普洛丁以体验为审美过程机制的理论;以认知心理学模型对“审美是人类进化而来的本能”提出疑问;以“内隐自尊”这一心理学概念分析实践美学的命题;从认知结构解释美感的生成;从文化痕迹入手思考美与善的重叠,并在认知关系上将其分开;用认知心理学模型解释美为何能够大范围的被信息碎片唤起;之后用“双重认知”将美导向“美即为弥补心理缺失之物”;最终,将前文提出的疑问罗列出来,在尝试解答疑问中验证论点。本文创新点在于使用了以前没有被人用过,或鲜于为人使用的工具,从人对事物的认知开始一直分析到美的成形。作者以“认知心理学+美学”为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关键词、题名、主题、摘要、参考文献条目中均未检索出雷同文章。美学从来都被称为一门哲学,哲学家尚且为此惆怅,常人要从纯理论的层面思考求证几乎成为不可能。此时,一个可靠的实践验证过的知识工具能够维护分析的正确性,避免方法错误,从而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结论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