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形态学和视功能的随访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形态学的随访研究 目的:通过对PCV的眼底形态学随访观察,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寻找评价视力预后的眼底形态学指征。 方法:对经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等确诊为PCV患者的27例(33只眼)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8.9个月,分析随访前后视力及相关眼底形态学指标变化。 结果:27例(33只眼)PCV患者,39.4%患眼视力在0.3以上,60.6%视力在0.3以下。随访过程中24.2%患眼视力提高,60.6%视力稳定,15.2%视力下降。54.5%的患眼眼底表现为渗出型,45.5%为出血型,36.4%存在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者为54.5%;未累及黄斑中心凹者为45.5%。在病程进展中,39.3%患眼的息肉状病灶部分消退;27.3%稳定不变;18.2%扩大和新生;15.2%消退和新生并存。随访前后FFA及ICGA显示的平均病灶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视力与随访前视力、PED的存在、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相关(p=0.001,0.005,0.000);随访后视力的提高与PED的存在、息肉状病灶累及黄斑中心凹、息肉灶的消退相关(p=0.008,0.025,0.015)。随防后视力及视力的提高与年龄、眼底病变的类型、病灶面积均无相关性(p>0.05);随访前后病灶面积与视力、年龄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视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15,0.0l1)。 结论:年龄、眼底病变的类型、病灶面积对PCV患者视力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而随访前视力较好、PED的存在、息肉状病灶未累及黄斑中心凹的患者随访后视力较好;PED的存在、息肉状病灶未累及黄斑中心凹、息肉状病灶消退的患者,随访后视力提高的比例较大。 第二部分:视野与多焦视网膜电图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采用视野检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PCV的视功能进行随访观察,并结合眼底形态学指标,探讨视功能与眼底形态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经眼底彩色照相、FFA及ICGA检查确诊为PCV的患者13例13只眼定期随访3个月(m)、6个月(m)、12个月(m),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静态视野仪,采用32阈值测试程序检测中心30°视野的光敏感度;采用M2黄斑阈值测试程序检测黄斑区内10°的光敏感度,两种程序均选用动态策略。分析各时间点的视野指数包括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及丢失方差(loss variance,LV)的变化。应用VERIS Science 4.9视诱发反应成像系统(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ing System,VERIS)对患者进行mfERG检查,记录103个六边形的一阶反应波形和数值,将视网膜的刺激区从中心0°起按不同的离心度分成6个环形区,分析各时间点1~6环及整个视网膜区域的N1波、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的变化。运用ICGA观察病灶面积的变化。分析视野指数与病灶面积的相关性及mfERG的平均反应密度与视力、病灶面积的相关性。 结果:13例(13只眼)于初诊、随访3m、6m及12m,不同时间点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中心30°及中心10°的MS、MD和L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N1波、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初诊、随访3m、6m及12m,1~3环的P1波平均反应密度均与视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不同时间点病灶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随访3m、12m,病灶面积与1~3环的P1波平均反应密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于初诊、随访3m、6m及12m,病灶面积与整个视网膜区域的Pl波平均反应密度均存在负相关(p<0.05),与中心30°及中心10°的MS、MD分别均存在负相关和正相关(p<0.05),仅与中心30°的LV存在正相关(p<0.05)。 结论:中心30°及中心10°视野指数能够较敏感地反应PCV患眼眼底病灶面积的大小;mfERG-阶反应的1~3环的P1波平均反应密度能较敏感地反应出视力的变化,整个视网膜区域的P1波平均反应密度能较准确反应眼底病灶面积的大小,可用于客观评定PCV患眼的视功能损害。
其他文献
蒙古史诗是蒙古族文学中的非常重要的文体,是蒙古文化的精华.其中卫拉特史诗是蒙古族英雄史诗的重要的一部分,《罕哈冉惠传》是蒙古族三大史诗之一,是流传在中、俄、蒙三国蒙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富,以河南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原崛起
1997年10月份,笔者写了一篇题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尝试——对河南省内乡县“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先后被《中国农村经济》、《人民
“走祀”是巫祭中“祭不越望”古则的最基本最初的形式,《九歌》符合“走祀”之制,亦应是荆楚之地的巫祭之曲.本文从此出发,略加考证.
本文首先对古典主义文学进行了概述,包括对其批判标准的分析,对其内容和特征的阐述;接着又对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加以思考,并总结了对于现代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吉恩·图默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甘蔗》于1923年出版,生动刻画了各个阶层和黑人大众的
《思玄赋》是张衡模拟屈原《离骚》和班固《幽通赋》的创作结构,抒发自己内心情志的作品。本文试通过对《思玄赋》的写作结构到具体的写作段落的内容的精细阅读,探讨《思玄赋
采用HNO3∶H2O2(体积比2∶3)为溶样试剂,以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联用,同时测定了蒙药敖西根-18和哈日-嘎布日-10中的铝、钛、汞、铜、铅、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