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因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而引起。它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高龄、大型手术、肿瘤、长期卧床不动是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故胰腺癌术后患者是DVT发生的高危人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预防DVT的方法主要有医用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和踝关节活动(Ankle Exercise,AE),但因舒适度和依从性问题,如穿着不当、使用时间不足、材料闷热不透气等,使得物理预防的效果下降。本研究在日本学者Tanaka等人设计的AE辅助装置的启发下,结合抗阻运动研制了一种床上使用的下肢抗阻锻炼仪(Lower limb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LRD)。胰腺癌术后患者借助LRD进行早期床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达到和AE以及IPC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提高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为预防DVT提供一种新型物理预防方法。研究目的1.不断改进LRD结构,最终制成适合腹部大型手术患者使用的LRD。2.将仪器辅助的RE与AE和IPC分别进行对比,比较不同的干预方法对胰腺癌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管直径和血流量的影响。研究方法1.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结合胰腺癌术后患者活动特点,形成LRD构想,绘制LRD结构图并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型专利。先后制作和改进三代LRD,最终确定使用第三代改良后的锻炼仪进行下一步研究。2.2017年4月至8月,采用自身配对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RE和AE对比组,先后进行5分钟RE或AE,另一组为RE和IPC对比组,先后进行5分钟RE或IPC。每组内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先后顺序同样由随机分组编号表决定。收集患者基线、运动结束0min、2min、7min、12min和20min的右侧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管直径和血流量,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每组内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法所带来的血流指标数值改变的差异。研究结果1.2016年10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6 2 0491433.6),2018年1月发明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6 1 0357756.0)。2.AE与仪器辅助的RE对比,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这三个指标,均存在干预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交互值分别为5.478、6.700、6.111,对应的P交互均<0.05)。血管直径不存在干预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交互=0.803,P交互=0.499),两种干预方法对血管直径的改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组间=0.951),但血管直径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P组内=0.000)。3.AE与仪器辅助的RE对比,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在0min、2min和7min时刻点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量在0min和7min时刻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在不同时刻点的变化情况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4.IPC与仪器辅助的RE对比,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管直径和血流量这四个指标,均不存在干预方法与时间的交互作用(F交互分别为0.742、1.310、0.768、1.068,P交互均>0.05)。四个指标的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组内=0.000),干预方法间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值分别为0.381、0.252、0.889、0.421)。5.LRD在患者使用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与AE和IPC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三种干预方法均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2.5分钟RE对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提高不亚于AE和IPC,且对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的提高和维持时间上,5分钟LRD辅助下的RE优于AE。3.LRD在胰腺癌术后患者使用中安全,可以作为一种物理预防DVT的新方法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