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动词继续相与汉语相关表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时体意义的表达方法、动词的类型、句子结构等方面,对日语动词继续相和“着”、“在”、“了”等汉语相关表达进行对比,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以来,日语时体形式的学习就是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对时体,以及对中日两种语言中时体形式的对应关系认识不充分造成的。因此,本文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出例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了对比。序章中,在概观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在时制时体体系中讨论中日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明确各形式的定位。说明了本文的目的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之前的对比研究还存在动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对应关系不明确等问题。第二章中,在分析以“动作或变化”为分类标准进行的中日动词分类的基础上,考察各形式的时体意义以及表示该意义时的动词类型。发现中日两种语言中各形式存在共同点。第三章中,根据上述事实进行对比。从时体意义的表达方法、动词的类型、句子结构等方面,分析当日语动词继续相表示各种意义时,其与汉语相关表达的对应关系。对比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时体方面,日语动词继续相表示“动作的继续”、“结果的继续”、“反复”、“单纯状态”时与“着”对应;表示“动作的继续”和“反复”时与“在”对应;表“perfect”时与“了”对应。终章中,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将来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为了能够打破国内封闭式基金的发展瓶颈,分级基金应运而生。通过对国外结构化产品分级技术的借鉴,并对其进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创新型基金。本文通过对分级基金投资策略的探
介绍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对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正>日前,笔者赴新加坡培训、学习、考察和调研,感到收获很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考察成果梳理成文,希望对中国的廉政建设有所裨益。
从高校技术转移的意义和作用出发,阐述了技术转移机制运作模式及功能,对高校技术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正>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即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社区建设和自我管理,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在建设和谐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和谐社区发展的一项新举
<正>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诸多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中,科技投入不足已成为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建立起稳固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
<正> 一、我国古代的秘书理论 我国“秘书”的历史源远流长,一般公认萌发于夏代,形成于殷商中后期,即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甲骨文基本上属于官方文书,制作甲骨文的
广西种茶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是广西九大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而广西地区以地理的分布又包括了桂东、桂南、桂北、桂西和桂中五大产茶区,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