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果品产业的飞速发展,果品品质越来越受到果农、果商和消费者的重视,也为品质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猕猴桃在电场中介电特性参数的变化,探讨利用无损检测来判断猕猴桃的内部的品质的方法。 本文以猕猴桃为对象,借助于自行设计的测试系统,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了测试条件、电激励信号、果品种类和破损等对猕猴桃介电特性参数的影响。初步探究了猕猴桃在生长后期以及采后储藏阶段的介电特性。基于试验结果,最后应用神经网络知识建立了猕猴桃种类的识别器。通过试验得到: 猕猴桃的相对介电常数随夹持力和夹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极板直径小于果径时,猕猴桃的电容随极板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在室温条件下,猕猴桃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电阻率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猕猴桃介电参数的频率特性随激励信号电压而变;猕猴桃介电参数的电压特性有一“电压临界值”,当信号电压大于临界值时,电容和电阻迅速减小,损耗角正切急剧增大。 破损前后猕猴桃介电参数产生变化。在储藏时间内,破损猕猴桃的介电参数与无损猕猴桃的规律不同。 猕猴桃在生长期和完熟期介电参数的频率特性基本相同,但电压特性则有所差别;储藏期间,在释放出的乙烯和呼吸的作用下,介电参数发生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猕猴桃,在储藏过程中介电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 最后根据猕猴桃介电参数的测试结果,建立了种类识别器,对猕猴桃的识别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