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机器学习与多源数据的植被含水量反演算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含水量是评估植被生理状态的关键变量。研究植被含水量,在农业方面可以指导准确灌溉,预测产量;在生态研究方面对研究异常气候现象和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获取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植被含水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实地采样、烘干与称重的植被含水量测量方法耗时费力,无法获得历史数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技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 GNSS-IR)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代替传统采样测量的方法,可以无损地获取地面站点长时间序列植被含水量信息。基于GNSS直射与反射信号的干涉信号与植被含水量的变化有关的原理,归一化微波反射指数(Normalized Microwave Reflection Index, NMRI)被定义,用来反映植被含水量的变化。然而GNSS-IR技术获得的植被含水量产品仍然是站点数据,稀疏的站点分布限制了其应用。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观测时间长等优势,可以弥补站点数据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融合GNSS-IR、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植被含水量相关数据集,挖掘多源数据中植被含水量信息,集合多源数据的优势,实现时空连续植被含水量产品的反演。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提出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融合光学遥感植被参数与GNSS-IRNMRI数据集的植被含水量反演算法,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植被含水量产品的反演。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最佳反演光学遥感数据集(GPP和NDVI),然后基于点面融合原理,将辅助数据集作为模型输入,NMRI数据集作为模型输出,训练反演模型。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验证模型精度。结果显示机器学习模型明显优于线性模型,且其中RF模型效果最好。最后,利用RF模型,反演得到500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含水量产品,并利用长时序反演结果验证了使用具有更精细分辨率的植被含水量产品分析和预测干旱事件的可行性。
  (2)提出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GRNN)模型,融合微波遥感植被参数植被光学厚度(Vegetation optical depth, VOD)与GNSS-IRNMRI数据集的植被含水量反演算法,成功的从VOD数据集中提取出植被含水量信息,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植被含水量产品的反演。基于点面融合原理,将多个波段的VOD数据集作为模型输入,NMRI数据集作为模型输出,训练反演模型。结果显示,与其他传统模型相比,GRNN模型反演的精度最高。利用GRNN模型,我们获得了25km空间分辨率、1天时间分辨率的植被含水量反演图,通过对反演所得植被含水量产品和降水量的长时间序列变化图和年平均偏差分布图的分析,得到植被含水量对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Ni?o-SouthernOscillation,ENSO)异常气候现象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NMRI对ENSO的响应不同。与降水量相比,植被含水量的异常表现有滞后效应。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种植结构描述了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元内不同作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种植面积比例关系,是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及时、准确地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不仅是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评估、农田灌溉指导及灾害评价等后续农业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宏观把控粮食储备、评估人口承载能力以及调节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范围。然而,目前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取方法对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GPS采集的移动对象轨迹数据爆炸式增长,迫切需要通过交互式视觉分析来帮助用户探索大规模轨迹数据中的固有特征和潜在规律,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然而,由于轨迹大数据具有海量、时空相关以及高维属性等特征,在可视分析时存在渲染效率低、可视化效果差等问题。现有的大多数解决方案主要是采用预聚合方法来提高渲染效率,然而预聚合方法在空间上是将轨迹点数据视为离散点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其增长率达到公路增长率的五倍,导致交通拥堵现象逐渐加剧,造成了巨大的时间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使得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交通拥堵的治理和拥堵路段的规避依赖于交通路况信息的获取和预测。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借助轨迹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可获取城市大范围路况信息、自适应学习高维复杂规律以得到更准确的预
灾害链是在特定空间尺度与时间范围内,受到孕灾环境约束的致灾因子引发一系列致灾因子链,使得承灾体可能受到多种形式的打击,形成灾情累积放大的灾害串发现象。台风灾害链中,初始的台风灾害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风暴潮,与多样的孕灾环境作用继而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海水倒灌等次生灾害,形成复杂的致灾因子链。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为社会持续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商品与服务,是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系统间的相互依赖
随着室外场景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室内场景三维重建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室内三维场景构建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室内定位与导航以及应急、公安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室内场景重建常用的数据源可分为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两类。基于影像数据的室内重建结果受室内纹理和光照等条件影响较大,且建模耗费时间较长。利用激光扫描仪采集室内场景点云数据进行室内场景重建的方式,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室内场景的三维点云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化工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监管不力、风险防控不到位等原因,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却屡见不鲜,每年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针对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的风险评估尤为必要。评估结果可以为安全监管部门提供重点关注名单,加强监管;同时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居民点选址等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化工企业和居民区混杂的猇
学位
运动模糊是一种常见的视频质量退化现象。运动模糊一般是由于相机和拍摄场景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的,比如相机抖动或物体运动。视频中的运动模糊往往损害视频中有价值的信息,降低视频的视觉质量。视频去模糊不仅能改善视觉质量,而且有益于目标检测等视频后续处理。但是,由于动态场景结构的复杂性和相机运动的不规律性,视频中的运动模糊往往是空间变化且时间变化的。而且,视频去模糊是一个高度不适定的问题。所以,视频去模糊是一
场景三维语义信息的获取对测绘、遥感、导航、现场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产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影像数据半自动目标识别或人工测量标注是现阶段常用的方法,但其自动化程度较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数据获取受时间、光照、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  随着深度相机、激光雷达扫描仪等硬件的发展,三维点云信息的获取技术愈发成熟,耗费成本逐步降低,直接通过点云获取场景的三维空间信息已经是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技术发展,导航与定位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必不可少的功能,超过一半的手机应用程序需要访问位置信息。考虑到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手机的使用日益增多,大众市场对于智能手机高精度定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2016年起,通过谷歌Android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学位
土壤湿度是全球水循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有多种测量手段可以进行土壤湿度的长期监测。地面实测方法能够直接获得高精度的土壤湿度数据,但受限于点观测尺度和维护成本等因素,难以大范围持续监测。微波卫星遥感是反演长时序、大尺度地表土壤湿度的有效工具,能够弥补地面观测无法大范围持续监测的问题。但由于遥感定量反演是一个典型的病态问题,传统基于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的土壤湿度反演算法在准确度、计算成本和发布延迟上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