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载流子在离子晶体或者极性半导体中运动使其周围晶格发生极化,这个极化场通常用声子来描述。通常,载流子与其周围的声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准粒子被称为极化子。极化子效应的研究对材料的光吸收、电导、超导、磁共振、热效应、自旋等基本性质极为重要。在新型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中,由于显著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其中的极化子效应更加明显。本论文针对置于极性衬底上的石墨烯和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构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1674241,117742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流子在离子晶体或者极性半导体中运动使其周围晶格发生极化,这个极化场通常用声子来描述。通常,载流子与其周围的声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准粒子被称为极化子。极化子效应的研究对材料的光吸收、电导、超导、磁共振、热效应、自旋等基本性质极为重要。在新型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中,由于显著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其中的极化子效应更加明显。本论文针对置于极性衬底上的石墨烯和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构筑的结构,重点研究这些结构中极化子态的基本性质。基于Huybrechts极化子模型,我们重点研究了由电子与极性衬底诱导的表面光学声子耦合作用形成的极化子态。在垂直磁场作用下,通过构筑磁极化子共振态(?)(|1>e±|1>ph),即由一个光学声子和第一激发朗道能级形成的叠加态,主要研究了该态的红外光吸收。研究发现,由于共振态的劈裂导致两个强度不同的红外吸收峰,并且吸收峰的强度可以通过外磁场、衬底的选择以及石墨烯与衬底之间的内部距离进行调节。这为实验测量石墨烯中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大小和验证极化子态提供了重要途径。采用Devreese-Huybrechts-Lemmens极化子模型,我们研究了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极化子自旋态的红外光吸收,其中极化子自旋态是在考虑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条件下,由电子分别与体纵光学声子和衬底诱导表面光学声子模耦合而形成的。研究发现,在同一能谷内,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极化子态的光吸收强度明显不同,且吸收的幅度可以通过Rashba型自旋-轨道参数进行调控。这不仅为光分辨和调控自旋态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极化子自旋态作为谷信息载体提供了理论借鉴。应用线性组合算符方法,针对置于极性衬底上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得出了极化子不同自旋态的有效速度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由于Rashba型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极化子自旋态的有效速度出现分裂;同时,极化子自旋态的有效速度在同一谷内出现反转现象,且反转点依赖于光学声子的截止波矢,衬底材料的极性和结构的内部间距。这种有效速度的不同为分辨和调控二维异质结构中极化子自旋态提供了一种简洁的理论方案。
其他文献
教育数字化转型赋予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新的内涵。但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全人员数字意识有待激发、全链条数字资源有待挖掘、全过程数智治理有待加强等新的现实困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背景下,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知能结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治理机制等多方面发生着目标转向。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政府、院校、高职教师个体等三个层面需要共同发力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社会变迁、数字经济发展、技术交替突破性发展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职业教育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成为当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适应性以及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定义谈起,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应现状,阐述数字化转型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背景特点以及转型给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带来的契机,进而从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个性化成长、构建
在研究梳理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师信息化能力基础上,以地方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科研、管理三个结构维度,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内容维度出发,分析地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结构要素,并构建由信息意识态度、信息社会责任、TPACK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化设计与开发、信息化应用与评价、信息化反思与交流、信息化科研与创新、信息化管理与合作组成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结构模型,以
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当前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阶段,理解各类智能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范围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XR、区块链以及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阐述了各类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各类智能技术融合的未来作出展望。
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其必要性在于它是满足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个性化教育人才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教育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其独有特征,表现为素养本位和质量至上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全程浸入式并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过程、立足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教师教育空间、教师教育手段的智能化和信
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相互融合的时代产物,也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主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继续教育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更要向着数字化转型,通过保证教育质量,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推动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措施。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是有机电子学的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质量轻便、本征柔性、材料来源广、可溶液加工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射频识别、驱动电路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由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化学或物理性质不稳定,其产业化进程十分缓慢。经过化学家的不断探索,已经可以合成化学结构非常稳定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但是,器件在长时间操作或保存过程中,其电学性质仍然易受环境因素(如水、氧气、光照等)或材料自身聚集态结
统计力学是描述复杂系统性质的基本理论,然而传统Boltzmann-Gibbs统计力学无法描述系统的非平衡状态。近年来,存在高能尾特征的幂律Kappa长尾分布被成功用于拟合天体观测数据,幂律q分布函数从非广延统计力学框架下衍生出来,然而上述幂律分布中参数指标的物理意义尚未明确。为了理解系统的非广延性,本文研究了非平衡等离子体输运过程的非广延统计理论。具体而言,本文在非广延统计力学框架下,运用幂律速度
腈纶纤维具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质,近年来愈发被研究者所关注。腈纶连有大量的氰基与甲氧羰基,通过胺化反应易实现目标活性官能团的负载化,因而成为研究首选的载体材料。本论文以腈纶纤维为载体,先在其表层构建阴离子和阳离子微环境,而后通过离子交换及静电作用实现磷钨酸与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完成腈纶纤维功能化;研究了系列功能化腈纶纤维在绿色催化C-C键和C-N键形成、4-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及染料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