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ity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准确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通过调肝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ALT及乙肝DNA定量等指标的变化,并以SF-36量表的调查及评分,阐述调肝胶囊在治疗中的作用,探讨调肝胶囊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HB诊断并有意愿参加研究的患者,先后采用"一般信息调查问卷"、"中医证型问卷"进行调查,在已确诊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中,选取60例,采用简单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按1:1比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调肝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AST以及乙肝DNA定量等,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运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1.临床比较: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经方差齐性检验(F=0.89,P=0.348>0.05),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1,P<0.01),表明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前后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11.18,P<0.001;治疗组:t=15.582,P<0.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表明: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86.7%。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U=298.00,P=0.02<0.05),说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ALT:两组治疗前后ALT差值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两组差值方差齐(F=0.923,P=0.029>0.05),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29<0.05),表明治疗组对改善ALT优于对照组。血清AST:两组治疗前后AST差值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两组差值方差齐(F=0.174,P=0.678>0.05),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43<0.05),表明治疗组对改善AST优于对照组。HBV-DNA:两组治疗前后HBV差值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两组差值方(F=0.005,P=0.947>0.05),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9,P=0.158>0.05),尚不能认为治疗组对改善HBV-DNA优于对照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治疗前后HBV-DNA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9.518,P<0.001;治疗组:t=12.831,P<0.001),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改善HBV-DNA。2.生存质量比较:通过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量表问卷采集,通过对比治疗前、治疗第三个月、治疗后之间的均值,采用重复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检测,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8个健康维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绪角色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比较是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调肝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恢复方面比单用恩替卡韦有更好的疗效,但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方面、HBV-DNA转阴等方面,加用调肝胶囊后未见明显提高疗效,不过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更好的药物耐受性,能更好的配合抗病毒治疗疗程。研究过程中通过治疗前后SF-36量表分析,说明调肝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