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会志愿者活动是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其规模日益扩大,参赛国家与地区以及参赛运动员的数量急剧增多,志愿者已成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离不开志愿者的支持与努力。距离北京举办奥运会还有三年半的时间,对组委会来说,要做好志愿者工作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因此,对奥运会志愿者的动机和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学生参加2008年奥运会志愿活动的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了各动机和激励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方面,北京市学生对一般志愿者的基本内涵有一定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学生对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这说明学生对“一般志愿者”与“奥运会志愿者”含义理解的客观性没有正相关关系,学生对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正确认识与我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宣传和他们对奥运会的密切关注是分不开的。2、学生参加过志愿活动的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身边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没有找到合适的服务项目”成为他们愿意参加却没有参加过志愿活动的主要原因。可见,北京市志愿服务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当代青年追求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3、对学生来说,他们愿意参加奥运会志愿活动最强有力的动机来自于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和奥运会本身的价值,这些因素是最为稳定的、最为可靠的动机来源。与学生参加奥运会志愿活动其他动机相比,物质维度对学生态度的影响虽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希望获得与奥运会有关的物品和观看比赛的机会是学生愿意参与奥运会志愿活动的共性。因此,必须对奥运会志愿者进行多方面的激励。4、从总体上看,几乎所有的北京大学生都愿意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活动,并且参与热情极高,他们认为奥运会的志愿活动应由学校团委组织。他们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实际能力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这有利于北京组委会安排合适的志愿人员从事各种性质不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