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飞速发展的声讯时代,听力对于人们的交流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与世界信息接轨的同时,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更加不可忽视。然而,在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方面,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却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现状,笔者积极研究,多角度思考,从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尽绵薄之力。现实生活中,陌生的语言环境、瞬息万变的信息量加之简单机械的听力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始终不得要领,失败的听力理解更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中寻找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途径。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储存于人脑长时记忆中的知识构架,当人们处理新知识时,总会把它与已有的知识相连通,从而给认知提供依据。在图式理论框架中,听力理解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积极思考并持续调整自己脑中背景知识,来加强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并进行信息重建的过程。听者记忆中的相关基本常识会激起其“听”的动机,熟悉的语篇知识会帮助听者迅速的理解词句意思,并对材料进行预测和理解修正,最终语篇新的信息与以往知识交汇碰撞出新的意义,实现理解的有效输出。图式大体可分为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从理解模式上分析,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互促补偿模式,它是自下而上理解模式与自上而下理解模式的结合互益,图式理论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指导意义由此凸显。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与图式构建、图式激活的程度息息相关,笔者以图式构建与激活为研究中心,进行了听力教学实验,笔者在实验班级的课堂上组织多种课堂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图式的激活和构建,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另一方面,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结束,实验班级学生成绩有显著提高,证明了基于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有效、可行的。这使我们可以放心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听力理解打下基础。本文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研究的成果,同时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