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许多的湖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问题。圆明园自2007年开始使用再生水作为补给水源,虽然有效解决了水资源需求难题但更容易引起富营养化问题。目前水体修复手段有很多,在诸多的修复方法中,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修复方法成本低且生态效果好。但沉水植物过量增长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适当的进行收割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圆明园现场调研知,每年植物收割人工费昂贵,通过对沉水植物的合理管控,进一步减少人工花费的研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圆明园湖区现状的沉水植物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及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在湖区现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人工管控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基地开展实验,研究收割对沉水植物生长速率影响及不同收割周期、收割深度对水质、底泥中重金属的影响。不仅摸清了圆明园目前水生态修复状况,而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提升,为再生水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维护提供研究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现场调研,摸清了圆明园现有沉水植物的种类主要有12种及5种优势种;对水质进行数据分析得到:TP浓度下降率达到85.71%;TN浓度下降率达到59.73%;NH3-N浓度下降率达到62.5%、COD浓度上升率达到6.58%;叶绿素a基本保持在9.32mg/L的较低水平。湖区的浮游动物种类主要以轮虫为主,其中裂痕龟纹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为整个湖区的优势种;浮游植物主要以绿藻门为主,曲壳藻为优势种;在14个取样点点的基础上,选取2处封闭水体实施等比例大群落斑块种植和小群落等比例混杂种植两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分析其净水效果得出:等比例大群落斑块种植相对于小群落等比例混杂种植方式净水效果更好。(2)通过对3种沉水植物收割实验,得出沉水植物生长速率基本在1-3(cm/d)且收割周期为20d,收割深度为12cm时,植物生长速率为最小。且该收割方案下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氮的去除率达到90.79%,对磷的去除效果达到93.36%。3种沉水植物中篦齿眼子菜对8种重金属的削减作用最好,为狐尾藻削减作用的1.5倍以上(其中锌和铬削减作用达到4倍左右),为金鱼藻的1.1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