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土地改革、土地承包、改革开放、城乡流动等大的社会变迁。在这一系列背景下,高沟从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发展到如今的工业集聚地。本文以高沟工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历史背景,试图厘清,信息流通对当地工业化发展的影响。
1949年到197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完成了土改、推行了人民公社制度: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动荡。在完成了国家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家开始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城市,为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国家将农村里的生产价值转移到城市,造成了乡村的贫乏,生活上的窘迫。同时城乡二元体制的确立,让农村成为了一个封闭并且贫穷的地区。当时的高沟镇也脱离不了这种闭塞的状态,但是当地农民并没有安于这种现状,他们在偶然获得的外界信息中,发展了以人为信息流通渠道的,与外界社会交流的方式。在这种信息流通过程中,在乡村精英带领下,村民尝试利用本地资源生产工业制成品,对农民日渐贫困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是这在当时触犯了政策禁令,政策阻止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1976年文革末期,政治紧张气氛得到缓解,在政治高压下被迫关闭的高沟乡镇企业暗潮涌动。改革开放后,两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城乡信息交换的频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乡镇企业发展。其一,严格的户籍制度在新时期出现某些松动,导致城乡人口流动频繁,这为高沟镇业务员群体的迅速壮大提供了政策上的基础。其二,随着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在高沟镇的推进,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实要求也促成了业务员群体的发展。随着业务员对外界社会有意无意的观察下,通过对信息的筛选,将可用信息传入高沟内部社会,使高沟镇地区工业,经过了从生产二类电器到电缆产业的两个阶段。
随着社会进一步开放,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众媒介的广泛使用,高沟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也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纸、电视、等一些媒体,成为他们搜寻信息的场所。同时在现代社会媒介发达,信息流通大的社会背景下,业务员体制一直没有改变,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他们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阻塞信息流通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