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谊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政论家兼文学家,其文融合先秦诸家之长,自成一家,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作为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代表,他的经历更是令后人吟咏叹惋。唐人一直景仰贾谊的为人和作品,故在文中多吟咏贾谊。笔者拟对唐代贾谊接受的总体状况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唐人对贾谊其人和其文的接受情况,总结此时文人学者在贾谊接受上的成就,探索唐代贾谊接受呈现兴盛局面的原因,并以此为视角初步感知唐代文人的生存状态与创作心态。正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唐代贾谊接受的总体特征。其一是贾谊接受群体广泛,作品类型多样,大量作者都在用着不同的文体书写贾谊。其二是唐代贾谊接受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唐人接受贾谊的四个阶段,基本上每一阶段都对贾谊的为人持肯定的态度,初盛唐相对中晚唐时期而言,对其被贬经历关注较少。中晚唐时期政局动荡,贬谪现象频仍,文人因自身被贬或者朋友被黜,都会关注贾谊的不遇经历,并用以安慰自身和他人。第二部分探究了唐代对贾谊其人的接受,其一是颂扬贾谊的才德,其二是悲悼贾谊的不遇。在唐人作品中,二者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是有机的结合,唐人不仅称赞其才华无与伦比,还有很多复杂的感情,或同情贾谊的经历,或咏叹不遇之感受,或借贾谊鼓励友人和自己。无数有唐一代的志士都在颂扬贾谊的卓越才华以及忠贞忧民等高尚品格,也在长吁短叹中诉说着怀才不遇的悲凉。第三部分论述了唐代对贾谊其文的接受。唐人主要是从实用角度接受贾谊散文的,具体包括贾谊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等,并且将其散文置于很高的地位上。《吊屈原赋》开启了后世的吊屈传统,唐人受贾谊的影响都有浓郁的屈贾情结。对于《鵩鸟赋》,首先唐人认可并继承了贾谊在其中对鵩鸟的基本认知,即鵩鸟为恶鸟,直接与生死相关联。其次唐人进一步发展了鵩鸟的内涵,或指代贬谪,或指代贬所。最后,鵩鸟还被唐人用来比拟特定的心境。总之,唐人接受贾谊其文并不只是单纯接受贾谊文风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接受贾谊文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伤民、悲悯天下的高度责任感。第四部分探究了唐代贾谊接受兴盛的原因。客观而言,贾谊接受之所以在唐代走向繁荣,有着很多因素,但主要与唐代的政治、文化以及作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关系密切。首先是唐朝政局动荡,贬谪现象频繁;其次是唐人继承前代的“怨骚传统”和自身进行“文风变革”的推动作用;最后是唐代文人身上强烈的进取精神与贾谊忧心报国的思想相同。贾谊无论在才具、品格还是人生经历方面都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很自然地吸引了唐人的目光,引起了他们的共鸣、钦佩和仰慕。这些缘由,共同推动唐代的贾谊接受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