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讨论的“龙璧图案”较常见于汉画资料中,载体包括壁画、帛画、漆棺、汉画像砖、汉画像石等,且尤以汉画像砖石中为多。通过全面梳理现存汉画像砖石龙璧图案,运用类型学和图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龙、璧两个主要元素为考查重点,进一步对不同组合细化分类,分别为“双龙璧环图”与“龙虎璧环图”,在此基础上推断图案的发展演化,并初步探讨龙璧图案的内涵与功能。本文根据双龙形态的特点以及双龙与璧环的组合方式,将“双龙璧环图”分为A型与B型。A型主要分布于陕西中部和河南地区,尤其是南阳汉画像石系统及受其影响的区域,B型主要分布于鲁南、苏北、皖北以及豫东地区,在豫中和豫北也有零散分布。纵向来看,从新莽至东汉中晚期,A型图案几乎没有变化,这与南阳汉画像石系统整体的衰落相关。而B型图案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晚期,不仅类型逐渐丰富,而且传播范围逐渐扩大。根据龙、虎与璧环的组合方式,本文将“龙虎璧环图”分为A型与B型。A型在构图上表现为“龙+璧环+虎”,主要出现于画像石棺和墓门楣上,而B型则表现为“龙+璧环”+“虎+璧环”的固定组合形式,常常成对出现于画像石阙和墓门柱上。B型相当于将A型“分割”,很可能由A型发展而来,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图像及其载体的联动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龙璧图案的使用方位,以及图案各要素的意义与功能,发现龙璧图案往往出现于墓葬门区位置,这主要由图案要素“璧环”的象征意义所决定。龙璧图案具有“界限”与“沟通”的基本内涵。“界限”指其是分隔生死两界之标志,“沟通”指其同时也意味着由此界进入彼界,表现出“通道”的属性。除“璧环”外,龙璧图案中其他的图案要素,无论是交龙还是青龙与白虎,均为助人升仙且具有防卫功能之瑞兽,所以龙璧图案还具有导引升仙、镇墓辟邪的基本功能。“龙虎璧环图”具有阶段性与地域性两大特征。“阶段性”指龙虎璧环图主要流行于东汉中晚期,这主要是由四川地区整体汉画像艺术发展较晚所决定的。“地域性”指龙虎璧环图除个例外,主要分布于四川地区。该地区流行龙虎搭配,这一方面与该地区自古崇虎尚龙传统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该地区早期道教流行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