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对经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胸腔积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明确引起胸腔积液的疾病谱,比较不同原因胸腔积液的胸腔镜下表现差异,并探讨内科胸腔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计约1年时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04例。男59例,年龄在18-80岁之间。平均年龄51.1岁。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仍未明确病因且己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所选取的患者需满足的条件:(1)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胸部CT示胸腔积液;(2)经常规检查,包括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肿瘤标志物(CEA)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仍未能明确病因。但分析胸腔积液性质,考虑为渗出性积液患者;(3)均完善血常规、凝血常规、病毒系列、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无明显内科胸腔镜检查术禁忌症;(4)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镜术中监护Sa02、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评估手术安全性。对胸腔积液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的特点。其中观察指标记录不完整者该项指标不列入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描述,并对部分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1.104例胸腔积液患者病理组织活检结果如下:(1)确诊恶性肿瘤72例(69.2%),其中原发于胸膜的间皮瘤14例(13.5%),胸膜转移瘤58例(55.8%)。(2)炎症共计29例(27.9%),其中结核性胸膜炎24例(23.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化脓性胸膜炎3例。最终有诊断不明的患者3例(2.9%)。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率为97.1%。肿瘤性和结核性积液病理诊断率为92.3%。恶性胸腔积液组织压片查到癌细胞的占42例,诊断率为65.6%。2.观察两组进行胸腔镜检查后良性积液与恶性积液的镜下表现。良心积液以结核性胸膜炎为主,主要表现为胸膜均匀的充血和水肿,小结节状或粟粒状结节,胸膜腔粘连程度较重,无明显白斑。而恶性积液组的胸膜表现为不均匀增厚或明显的粗糙肿胀,胸膜上可见明显结节,主要为大的结节或肿块状的突起。部分结节融合成团,如葡萄状,卵石状或是菜花状。肿瘤组约1/3的情况下,白斑样变化明显,而胸膜粘连程度相对较轻。3.胸腔镜检查术中所有患者均耐受性好,术后有皮下气肿、发热、切口术后疼痛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均可发生,发生率均较低,无需特殊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内科胸腔镜诊断率高,大大提高了胸腔积液的诊断的精确性,为治疗提供病理依据。2.此次研究中显示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与结核。在总体上恶性的占首位,前两位分别是肺癌和恶性胸膜间皮瘤,除此之外来自乳腺、消化道、甲状腺、胸腺、淋巴结等。3.良性与恶性积液的颜色、镜下表现有明显差异。由此,我们可根据病变大体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等对病变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4.胸腔镜检查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术中、术后疼痛、发热、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故该检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