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霉酚酸血药浓度规律监测在肾移植受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比较肾移植患者中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与未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临床效果,探究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优势以及血药浓度与临床资料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30例肾移植受者(浓度监控组)、未规律监测30例肾移植受者(固定剂量组)。分析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与未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肌酐,进行霉酚酸血药浓度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方面,浓度监控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5次急性排斥反应(6.67%),固定剂量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15次急性排斥反应(30.00%),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发生率控制方面,浓度监控组患者在1年随访期限内发生5例患者发生8次感染(16.67%),固定剂量组12例患者发生16次感染(40%)P=0.0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腹泻、DGF发生率方面,浓度监控组与固定剂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低血红蛋白血症以及低白细胞血症方面即血液学并发症发生方面,浓度监控组与固定剂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血肌酐随着手术时间延长,血肌酐逐渐降低,浓度监控组为113.89±24.22umol/l,固定剂量组为118.24±44.66umol/l,两组在随访时间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肌酐与剂量标准化MPA-AUC无明显相关性,MPA-AUC/MMF剂量=0.0001396×血清肌酐+0.04178,P=0.404>0.05R=0.0237。通过对随访期间内,各时间点白细胞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0、150、180天白细胞4.93±1.60*109/lvs6.67±2.83*109/l、4.55±1.603*109/lvs6.36±2.283*109/l、4.74±1.893*109/lvs6.24±1.93*109/l9,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至随访1年时,两组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白细胞与剂量标准化MPA-AUC无明显相关性。比较两组间的血红蛋白。术后150天、180天、360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141.64±19.14g/lvs126.96±31.83g/l、145.53±18.37g/lvs130.51±25.98g/l、152.33±21.40g/lvs140.77±17.36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血红蛋白与剂量标准化MPA-AUC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MPA-AUC/MMF剂量=-0.0004659×血红蛋白+0.1290P=0.0191<0.05,R=0.193。血红蛋白与标准剂量的MPA-AUC呈现较弱但显著的负相关。血药浓度监控组肌酐清除率来代表患者术后肾功能,与标准计量下的MPA-AU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肌酐清除率与MPA-AUC/MMF剂量呈负相关关系。具体为:MPA-AUC/MMF剂量=-0.0004195×内生肌酐清除率+0.08760P=0.0096<0.05R=0.2309。
结论:霉酚酸浓度监控组患者与霉酚酸固定剂量组患者在一般情况、DGF、肾功能以及短期人、肾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方面,浓度监控组较固定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浓度监控组能更快的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以及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与霉酚酸血药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白细胞、肌酐与霉酚酸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第二部分体重及体表面积对肾移植受者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于行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肾移植患者,探究体重以及体表面积对于霉酚酸血药浓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移植时间为2017年04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后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30例肾移植受者。分析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移植后除霉酚酸类药物外其他药物服用情况,霉酚酸血药浓度值,统计相关随访时间内体重、体表面积以及霉酚酸类药物剂量。对于霉酚酸血药浓度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肾移植3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统计30例肾移植患者随访7天以及1年霉酚酸剂量、MPA-AUC、体重、体表面积进行对照,术后7天vs术后1年,霉酚酸类药物剂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PA-AU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体重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体表面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术后7天、1年按照体重、体表面积分组MPA-AUC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天时,大体重组MPA-AUCvs小体重组MPA-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体重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重组霉酚酸剂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大体表面积组MPA-AUCvs小体表面积组MPA-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1年时,按照体重以及体表面积进行分组,大体重组MPA-AUCvs小体重组MPA-AU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重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重组霉酚酸剂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表面积组MPA-AUCvs小体表面积组MPA-AUC:,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纳入研究的肾移植患者MPA-AUC进行计量标准化即MPA-AUC/MMF剂量,所得结果与体重、体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与体重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0.0008711*体重+0.1104P=0.0093,R=0.2332。MPA-AUC/MMF剂量与体表面积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0.05674*体表面积+0.1535,P=0.0073,R=0.2455。
结论: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霉酚酸剂量较移植术后初期(术后7天)明显减少,使用固定霉酚酸剂量患者体重越小MPA-AUC越大,体表面积越小MPA-AUC越大,移植后1年时,依据霉酚酸血药浓度值调整霉酚酸剂量后,MPA-AUC处于正常范围内时体重越大使用霉酚酸剂量越大,体表面积越大的患者霉酚酸剂量越大。体重与体表面积与剂量标准化下的MPA-AUC具有明显相关性,霉酚酸在肾移植术后使用剂量随移植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体重与体表面积可能影响霉酚酸血药浓度,目前更需要大样本移植后数据来证实体重以及体表面积在霉酚酸血药浓度中的作用。
目的:比较肾移植患者中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与未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临床效果,探究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优势以及血药浓度与临床资料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30例肾移植受者(浓度监控组)、未规律监测30例肾移植受者(固定剂量组)。分析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与未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肌酐,进行霉酚酸血药浓度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方面,浓度监控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5次急性排斥反应(6.67%),固定剂量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15次急性排斥反应(30.00%),P=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感染发生率控制方面,浓度监控组患者在1年随访期限内发生5例患者发生8次感染(16.67%),固定剂量组12例患者发生16次感染(40%)P=0.04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腹泻、DGF发生率方面,浓度监控组与固定剂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低血红蛋白血症以及低白细胞血症方面即血液学并发症发生方面,浓度监控组与固定剂量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血肌酐随着手术时间延长,血肌酐逐渐降低,浓度监控组为113.89±24.22umol/l,固定剂量组为118.24±44.66umol/l,两组在随访时间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血肌酐与剂量标准化MPA-AUC无明显相关性,MPA-AUC/MMF剂量=0.0001396×血清肌酐+0.04178,P=0.404>0.05R=0.0237。通过对随访期间内,各时间点白细胞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0、150、180天白细胞4.93±1.60*109/lvs6.67±2.83*109/l、4.55±1.603*109/lvs6.36±2.283*109/l、4.74±1.893*109/lvs6.24±1.93*109/l9,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至随访1年时,两组白细胞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白细胞与剂量标准化MPA-AUC无明显相关性。比较两组间的血红蛋白。术后150天、180天、360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141.64±19.14g/lvs126.96±31.83g/l、145.53±18.37g/lvs130.51±25.98g/l、152.33±21.40g/lvs140.77±17.36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血红蛋白与剂量标准化MPA-AUC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MPA-AUC/MMF剂量=-0.0004659×血红蛋白+0.1290P=0.0191<0.05,R=0.193。血红蛋白与标准剂量的MPA-AUC呈现较弱但显著的负相关。血药浓度监控组肌酐清除率来代表患者术后肾功能,与标准计量下的MPA-AU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肌酐清除率与MPA-AUC/MMF剂量呈负相关关系。具体为:MPA-AUC/MMF剂量=-0.0004195×内生肌酐清除率+0.08760P=0.0096<0.05R=0.2309。
结论:霉酚酸浓度监控组患者与霉酚酸固定剂量组患者在一般情况、DGF、肾功能以及短期人、肾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方面,浓度监控组较固定剂量组具有一定优势。浓度监控组能更快的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以及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与霉酚酸血药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白细胞、肌酐与霉酚酸血药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第二部分体重及体表面积对肾移植受者霉酚酸血药浓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于行规律监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肾移植患者,探究体重以及体表面积对于霉酚酸血药浓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移植时间为2017年04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后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30例肾移植受者。分析规律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相关数据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移植后除霉酚酸类药物外其他药物服用情况,霉酚酸血药浓度值,统计相关随访时间内体重、体表面积以及霉酚酸类药物剂量。对于霉酚酸血药浓度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肾移植3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统计30例肾移植患者随访7天以及1年霉酚酸剂量、MPA-AUC、体重、体表面积进行对照,术后7天vs术后1年,霉酚酸类药物剂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MPA-AU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体重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体表面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术后7天、1年按照体重、体表面积分组MPA-AUC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天时,大体重组MPA-AUCvs小体重组MPA-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体重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重组霉酚酸剂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大体表面积组MPA-AUCvs小体表面积组MPA-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1年时,按照体重以及体表面积进行分组,大体重组MPA-AUCvs小体重组MPA-AU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重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重组霉酚酸剂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表面积组MPA-AUCvs小体表面积组MPA-AUC:,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vs小体表面积组霉酚酸剂量,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纳入研究的肾移植患者MPA-AUC进行计量标准化即MPA-AUC/MMF剂量,所得结果与体重、体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与体重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0.0008711*体重+0.1104P=0.0093,R=0.2332。MPA-AUC/MMF剂量与体表面积相关性分析:MPA-AUC/MMF剂量=-0.05674*体表面积+0.1535,P=0.0073,R=0.2455。
结论:移植患者移植后1年霉酚酸剂量较移植术后初期(术后7天)明显减少,使用固定霉酚酸剂量患者体重越小MPA-AUC越大,体表面积越小MPA-AUC越大,移植后1年时,依据霉酚酸血药浓度值调整霉酚酸剂量后,MPA-AUC处于正常范围内时体重越大使用霉酚酸剂量越大,体表面积越大的患者霉酚酸剂量越大。体重与体表面积与剂量标准化下的MPA-AUC具有明显相关性,霉酚酸在肾移植术后使用剂量随移植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体重与体表面积可能影响霉酚酸血药浓度,目前更需要大样本移植后数据来证实体重以及体表面积在霉酚酸血药浓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