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杆菌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目前被认为是全球慢性肝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肝细胞中脂质的积累,与各种各样的毒素,药物和疾病发生有关。但近年来肝脂肪变性最常见的是与高脂饮食,菌群紊乱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但其精确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是极其相似的,只有是否有长期的饮酒史才能区分二者。由于患有NAFLD的病人相对于健康人能产生更多的内源性乙醇,研究人员怀疑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并非偶然。基于此原因,我们猜测内源性乙醇可能就是引起NAFLD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NAFLD患者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源性乙醇在其血液中的浓度几乎是检测不到的,为了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我们通过从ABS/NASH 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乙醇高产肺炎克雷伯菌株灌胃小鼠,诱导产生NAFLD,来解释内源性乙醇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探索了高脂饮食诱导下乙醇高产菌株刺激会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并进一步产生肝纤维化,并研究其粪便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等。
  1. 肺炎克雷伯乙醇高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通过对病人不同时期粪便进行16S rDNA的扩增子测序分析,发现其粪便中变形菌门中Klebsiella属细菌的丰度比健康对照组高约900倍,且宿主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波动密切相。我们从粪便中分离得到85个耐酒精菌株,经鉴定主要包括Klebsiella pneumoniae,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Escherichia coli等,并筛选出22株产乙醇能力在20mmol/L以上的菌株,结合粪便菌群的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挑选出两株乙醇高产肺炎克雷伯菌株W14和TH1,其可在含有2%葡萄糖的YPD培养基中培养8h,产乙醇能力高达47.73和43.47mmol/L(有氧条件),22.7和25.2 mmol/L(厌氧条件),远高于肺炎克雷伯标准菌株ATCC2146(15.6 mmol/L,5.4 mmol/L)。
  (2)W14,TH1菌株经2%磷钨酸负染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其形态为短杆状,有较厚的荚膜层,且可以利用乳糖发酵。W14 和 TH1 生长速度较快,可在6h后进入稳定期,平均生长速度约是标准菌株ATCC2146的1.5倍,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生物膜大约在16h左右开始形成。
  (3)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与混合酸途径(2,3-丁二醇途径)密切相关。差异蛋白包括乙醇脱氢酶,乙酰乳酸脱羧酶,二乙酰还原酶和乙偶姻还原酶等关键酶的上调将可能会增加乙醇的产量,并且由于其生长速度很快,可能存在溢流代谢(overflow metabolism)现象,进一步解释了W14和TH1的产乙醇能力较高的原因。
  2. 肺炎克雷伯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及研究
  (1)通过葡萄糖溶液刺激W14,TH1菌株喂养的小鼠,在2小时开始检测到血液乙醇的存在,并在4小时达到峰值(W14 111.16mg / L,TH1 75.65mg / L)。组织病理学显示W14,TH1和乙醇灌胃小鼠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脂肪细胞变性,并且从4周到8周脂肪变性逐渐加重,部分颗粒变性及点状灶性坏死,汇管区及其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灌胃8周后,菌株灌胃(W14,TH1)和乙醇灌胃小鼠血清AST,ALT含量和肝脏MDA,TG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其肝细胞损伤程度大,并且肝脏内的脂肪沉积含量较高,与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相一致。与乙醇灌胃的小鼠相比较,这些菌株诱导的FLD(脂肪肝)小鼠显示了相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表明由菌株产生的内源性乙醇可能导致与长期乙醇摄入类似的肝脏疾病。
  (2)代谢组学研究发现有6种主要代谢物在菌株灌胃的小鼠粪便中持续升高了丰度,其中部分出现在乙醇喂养的小鼠中,这些代谢产物主要与乙醇代谢,脂肪代谢,氮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丁酸代谢,逆向内源性大麻素信号转导以及乙醇产生相关的关键途径上调有关。灌胃的Kpn菌株通过2,3-丁二醇发酵途径产生大量的内源性乙醇以及2,3-丁二醇,这些醇很难完全转化为乙醛和乙酸,或在肠 - 肝轴中通过非酶促代谢反应生成脂肪酸甘油酯,并导致随后的肝组织损伤及肝脂肪变性。
  3.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NAFLD发生相关基因的研究
  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发现,菌株灌胃(W14,TH1)和乙醇灌胃小鼠涉及脂肪酸代谢,乙醇代谢,免疫和炎症因子,癌症相关因子以及Oflr基因家族的基因上调,包括参与脂肪酸代谢的hsd,ugt和cyp基因家族。我们发现了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PPARα,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途径上调,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产生,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肝脏中的ROS 的生成增多。同时,与乙醇分解代谢有关的基因上调,表明肝脏清除过量乙醇以抵抗其在体内的积累,这与AFLD疾病进展的结果相一致。
  4. 高脂饮食协同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初探
  基于乙醇高产菌株诱导小鼠产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础上,高脂饮食可能会导致菌群紊乱,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肝脏不能有效的分解菌群紊乱产生的肠源性化合物,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诱发NAFLD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W14组小鼠粪便中显著升高的代谢产物有24种,主要有短链脂肪酸,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并将这些升高的差异代谢产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共找到16个代谢通路显著上调。合并现代饮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异常代谢,以及肠道来源的内源性乙醇的积累会增加肝脏负担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因此调节肠道微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是未来研究的关键领域。
其他文献
类PSE鸡肉加工品质低劣。大量研究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宰后早期过快的糖酵解速度以及宰后早期鸡肉的高温。然而,目前对于PSE鸡肉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全面。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的宰前热应激时间和热应激处理温度对肉鸡宰后糖代谢和鸡肉蛋白组学的变化,探究宰前急性热应激对宰后肉鸡胸大肌糖酵解和一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的影响,揭示AMPK在宰后肌肉糖酵解中的调节作用,同时借助iTRAQ技术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牛肉品质,尤其是肉色和嫩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在众多复杂的生化成分中,肌红蛋白对于红色起最主要的作用,而不同肌纤维细胞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和线粒体含量存在差异。前人研究结果认为脂质氧化是导致肉色恶化的最主要因素,而线粒体膜的氧化是肉中脂质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线粒体和肌红蛋白之间的竞争是导致肌红蛋白保持在脱氧状
学位
在大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经常有大量含有大蒜素的大蒜加工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大蒜素宝贵资源,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如果能够将大蒜加工废水中的大蒜素回收利用,其经济、社会效益将极其可观。既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又可以保护环境。  本实验以大蒜加工废水为主要原料,进行大蒜加工废水中大蒜素的静态提取实验及连续动态提取实验,确定了大蒜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在动态提取研究基础上对大蒜素提取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体内具有应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作用,NO的网络调控是多靶点、多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外源施加NO能较好的控制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病斑扩展。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是生物体内NO的主要贮存形式,NO及其相关的氮氧化物衍生物可以修饰各种生物大分子,这些修饰为NO特异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提供了丰富的方式,蛋白质亚硝基化是其中重要的
学位
鲜切苹果是我国鲜切果蔬的重要品种,市场需求巨大。但苹果切后极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了货架期。热处理可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作用机制却没有深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热处理对鲜切苹果生理功能的影响,本论文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研究了热处理抑制鲜切苹果褐变的作用机理。本文对热处理条件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了热处理对褐变相关酶活性和褐变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对热处理苹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对测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土壤镉(Cd)污染不仅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使食品受到污染。目前,植物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效途径之一,而筛选和克隆植物Cd耐受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是植物修复技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筛选化学诱导型启动子激活标记系统构建(XVE-tagging T-DNA)的拟南芥突变库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具有复杂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铁缺乏是全球三大“隐形饥饿”之首,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铁缺乏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地区广,涉及人群多。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匮乏的铁营养知识是导致我国居民铁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安全和健康已成为食品开发的主题,研究食品功能成分,开发功能性微量元素补充食品已成为国内外食品研
学位
塑料包装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包装,在生产塑料的过程中,会添加稳定剂、抗氧化剂等辅助合成材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双酚A(Bisphenol A,BPA)。塑料产品在长期使用或者高温情况下,双酚A会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或者饮料中,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双酚A是一种公认的内分泌干扰剂(Endoc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通过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干扰正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