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中的非法集资犯罪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自产生以来,就显露出众多法律风险,特别是以P2P网贷和众筹为典型代表的金融模式,存在极大的非法集资犯罪风险。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犯罪表现出以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域、犯罪行为具有网络虚拟性;集资行为不受地域限制、涉众多;犯罪手段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等特点。此类犯罪的上述特点对规制传统非法集资犯罪的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就犯罪构成而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犯罪一旦发生无疑侵犯了投资者的财产权益和互联网金融秩序;互联网空间的无限延展性决定了现行有关“不特定对象”的认定标准已不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中的此类犯罪;互联网金融内在的脆弱性及合法地位的缺失增加了相关经营者沦为非法集资犯罪主体的风险;监管缺失导致“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认定陷入困境。在犯罪认定方面,集资行为二次违法性的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适用中沦为口袋罪名、网络平台帮助行为正犯化的适用情形、电子证据认定标准的明确化及其证明力的提高等都是亟待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体系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赋予互联网金融合法地位、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是降低此类行为入罪风险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必须做到在遵循网络空间法的独立价值、坚持金融自由与金融安全相协调、坚持前置救济用尽等原则的基础上兼采完善金融综合立法、创新金融司法模式等多位一体、全面协调的方式建立健全此类犯罪的规制体系。
其他文献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面对因环境污染或自然资源破坏对不特定公众造成的实害或潜在危害的诉讼救济方式,有别于因环境污染或自然资源破坏对特定人造成的实害和危害引起的一般侵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测和模拟对比分析、数值统计和云图表征分析等方法,对存在周边建筑的基坑变形规律和建筑与基坑的相互
本文分析与总结了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解题方法,并予以梳理归纳和分类,同时也总结了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应用。
伴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发展,公司除了应对各种科技不断更新的现状,还要面对印刷市场格局变化的现实,要在竞争愈加的市场中立足,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提高公司相关设备的自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释放了农户生产经营的动力,使众多农户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在当时条件下使农地资源的产益得到了利用和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是指在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否促进农民是否增收、是否促进机器化大生产、是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当前我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地基基础工程在当代土建工程施工中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想确保土建工程整体
<正>随着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全面展开,如何完善举证责任问题成为确保公益诉讼程序有效进行,公益诉讼立法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课题。现就该问题作如下探讨。一、检
<正> 把内在动机看作是一种特质,并划分为物为定向和人为定向两类,在实验室的自由游戏情境中对110名儿童4岁和7岁时内在动机进行追踪研究,考察两种内在动机的发展特征及其与
<正>有效发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根植三农、服务农村的功能作用,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丰富、拓宽支付渠道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