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微子物理是高能物理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中微子振荡也是迄今为止实验上直接观察到的唯一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现象,为新物理提供了突破口。中微子振荡由三个混合角,两个质量平方差以及一个Dirac相位角δcP描述。在大亚湾实验之前,最后一个混合角θ13还未被实验测得。而θ13的大小决定下一代测量未知参数δCP和质量顺序的实验设计,对我们完善对中微子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说,θ13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微子物理是高能物理领域最前沿的方向之一。中微子振荡也是迄今为止实验上直接观察到的唯一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现象,为新物理提供了突破口。中微子振荡由三个混合角,两个质量平方差以及一个Dirac相位角δcP描述。在大亚湾实验之前,最后一个混合角θ13还未被实验测得。而θ13的大小决定下一代测量未知参数δCP和质量顺序的实验设计,对我们完善对中微子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说,θ13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大亚湾实验的目标是精确测量混合角θ13。核电站有六个反应堆(总热动率为17.4 GW)提供高流强中微子。三个地下实验大厅,两个近厅和一个远厅,放置共八个中微子探测器来探测从反应堆发出的中微子。实验大厅上方的山体可以有效地屏蔽宇宙高能缪子射线引起的实验本底。近厅探测器离反应堆几百米远,用于测量反应堆中微子流强。远厅探测器离反应堆约两千米,用于测量中微子的缺失。远近探测器的相对测量可以有效控制绝对流强带来的误差,是提升实验精度的关键。本论文介绍了作者在大亚湾实验的三部分主要工作:自动刻度系统方面的硬件工作;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以及一套完整的中微子能谱振荡分析。自动刻度系统负责对探测器的日常刻度,完善对探测器位置和能量响应的了解。作者参与完成了 8个探测器共24个自动刻度单元的现场组装,测试和安装。在2012年对探测器进行的特殊刻度,参与设计了特殊放射源的包装,并完成了一系列的特殊刻度的安装和采数工作。自动刻度系统提供的各种刻度数据,是探测器能量刻度的基础。利用各种刻度数据,大亚湾探测器的相对能标差别小于0.2%,绝对能标误差在2 MeV以上小于1%,是对θ13和反应堆能谱精确测量的关键因素。数据质量控制是实验高质量物理分析的关键前提。作者参与开发并编写了大量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软件。这些工作实现了对探测器数据质量的日常监测,筛选出适宜物理分析的数据,为实验组提供统一的,优质的数据列表用于分析。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工作,中微子振荡能谱分析及其结果。作者完成了一整套从中微子事例挑选,挑选效率和误差的估计,本底估计到最终的振荡参数拟合分析的工作。此工作对9Li/8He本底做了尤其细致的分析,利用产生9Li/8He的高能缪子之后的中子数目的分布,研究了估计低能缪子9Li/8He产额时的效率误差,验证并巩固了实验组之前的结果。此外还研究了反应堆中微子核素能谱的模型及其误差处理,含时分析对振荡拟合结果的影响。最后我们给出了中微子振荡参数的结果。论文分析基于大亚湾实验从2011年12月24日至2013年11月28日共621天的数据。分别在近厅和远厅观察到了1083925和150684个中微子事例。在中微子三味振荡的假设下,我们对事例率和能谱分析给出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θ13测量,sin2 2θ13=0.083±0.005。并且第一次给出了反电子中微子缺失通道下的有效质量平方差△mee2的测量,△mee2=(2.50±0.10)× 10-3eV2。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4.0”战略构想的提出,在工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成为必然趋势。而要实现信息与物理的深度融合,就需要用网络将多维异构的计算单元和物理对象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网络控制系统。和传统点对点的控制系统相比,网络化系统的设计面对许多新的挑战。首先,当通讯网络的带宽资源有限时,过重的通信负荷会使得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目前,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的比较有前景的两种方法是:数据量化和事件驱动
传统的材料刚度求解方法需要进行一系列标准试验,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和时间成本。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并且降低实验成本,本文进行了基于单次实验的刚度参数反演识别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实验配置的优化设计,使用单个试件进行单次加载完成对全部刚度参数的同步求解。本文通过结合全场应变测量技术和全局优化算法对基于单次实验的刚度参数反演识别方法进行了优化,对适合进行刚度参数求解的实验类型和处理参数进行了求解,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composite,简称CNTRC)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简称FRC)构成的混杂层合结构。用碳纳米管替代碳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在现有的制备工艺技术条件下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由于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在厚度方向梯度排布,因而进一步提高了结构
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将视觉传感信息引入机器人控制闭环,从控制系统外部感知系统的状态,在视觉空间中描述整个任务,将视觉特征集从初始状态引导至期望状态,从而完成控制目标。无标定视觉伺服在摄像机参数未标定的情况下完成这一过程。现有工作针对各种具体视觉伺服任务提出了不同特征集,达到不同任务效果,也有部分工作提出一般的理论,评价不同特征集的性能。任务可完成是提升其性能的前提,因此需要一般的系统性理论,从视觉伺
形式化验证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题之一;等价验证是形式化验证中一个主流领域;互模拟等价验证作为等价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始于上世纪下半叶。互模拟等价验证研究关注的模型大都是无限状态系统,而多数无限状态系统都涵括在一个一般的框架——进程重写系统(Process Rewrite Systems,PRS)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大量在进程重写系统上互模拟等价验证的工作,主要分成互模拟等价性、互模拟正
图像分类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图像分类的研究可以促进网络图像检索、视频监控和图像场景理解等实际应用的发展。图像分类既有静态图像分类,也有动态图像分类。静态图像分类含人脸识别、场景图像分类和图像目标识别等,动态图像分类指视频内容分类。图像分类的精度不仅受提取的特征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其采用的分类算法。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算法(SRC)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大量从事图
研究背景与目的胰岛β细胞量受胰岛β细胞大小、增殖、新生和凋亡动态调节,其在维持机体葡萄糖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机体的糖代谢需求增加时,胰岛β细胞量也相应的增加。当机体胰岛β细胞量扩增无法满足机体糖代谢需求时,糖代谢就出现异常。成年后胰岛β细胞的增加主要通过增殖途径,因此胰岛β细胞的增殖机制研究成为今年的一个研究热点。胰岛素、葡萄糖和生长因子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的重要营养素,而mTORC1信号作为
对称矩阵C称为完全正矩阵,若存在非负矩阵U使得C=UUT.完全正规划在组合优化,数理统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与完全正规划相关的若干问题.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完全正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完全正矩阵的判定问题是NP-难的.完全正矩阵的填充问题更为困难,是矩阵领域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半定松弛等级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性质.当部分矩阵所有
随着图像特征编码在目标显著性计算、图像分类和人体再识别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真实场景中理解和分析图像内容的能力越来越智能化。目标显著性计算核心思想是利用算法模仿人眼视觉显著性功能,目的是检测图像中吸引人视觉系统的感兴趣区域。图像分类是图像理解重要研究方向,任务是按照图像的内容把图像分成不同类别。人体再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在多个不同的摄像头中识别特定的人。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