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人才培养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科学考查团”是1927年到1933年,由“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和斯文·赫定协商组建的科学考察团。这个考察团是由瑞典人、德国人和丹麦人等外国成员和中国成员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考察团,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古生物学、人种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考察,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北科学考查团还在人才培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的地质、气象学和地理学乃至考古学,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由于“中国学术团体协会”的努力,不少年轻团员被中方派到了考察团中,他们在考察团中进行学习和考察,不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还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争取到了很大的机会。他们中有许多人还被推荐到国外继续深造。这些年轻的团员以后的科学生涯,对中国的学术和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或者成为某一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或者为某一学科的建设和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本论文就重点对“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拟厘清史实,弄清考察团在这方面的特殊做法,总结在科学人才培养上可资借鉴的历史意义。 基于以上目标,本文对“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察过程中,中方年轻的学者和学生团员的选拔、他们工作中和外国专家合作情况、他们在考察结束后的继续进修、后来在相关学科中的成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多因素,如促使考察团成功的原因和个人努力的原因等方面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民参政会提案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国民参政员对边疆各民族的关注。在参政会的提案中,参政员将边疆各族视为抗战的重要力量。但是,边疆存在一些严
就企业内部信息网的作用,企业Intranet的设计及将企业的Intranet连入Internet中存的安全问题做了阐述。更多还原
一九二六年一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紧迫需要,它不仅关系到国民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共两党能否继续合作。还在会议准备期,中共就根据对国民
在《故事新编》中,鲁迅耗费了大量笔墨对神话传说中“吃”进行描述,建构了一个“吃的世界”。“吃”在文本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意象,一方面,对“吃”的戏谑叙述解构了传统意义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如有针对性地编制易错习题,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或陷阱不直接告知,先让学生犯错。对易错题的纠错要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