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PVDF离子交换膜吸附Cu(Ⅱ)和Ni(Ⅱ)的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甲基丙烯酸为聚合单体,采用溶液热诱导聚合/相转移技术,制备了改性聚偏氟乙烯离子交换膜(PMAA-PVDF),优化了膜制备所用铸液的组成,表征了交换膜的热稳定性、化学组成、结构与形态,开展了其吸附水合态Cu(Ⅱ)和Ni(Ⅱ)的研究,并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吸附特性。本课题研究了溶液pH值、温度、反应时间、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对改性PVDF离子交换膜吸附Cu(Ⅱ)和Ni(Ⅱ)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评价了其再生性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溶剂化密度泛函理论(DFT-COSMO),解释了交换膜吸附Cu(Ⅱ)和Ni(Ⅱ)的特性。TG-DSC测试结果表明改性PVDF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FTIR结果表明羧酸官能基团被成功接枝到改性PVDF膜中,XRD研究表明甲基丙烯酸的引入没有改变改性PVDF膜的晶体结构。吸附研究表明改性PVDF交换膜对Cu(Ⅱ)和Ni(Ⅱ)的吸附性能优良,交换膜对Cu(Ⅱ)吸附容量高于Ni(Ⅱ);交换膜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反应;吸附/脱附实验表明改性PVDF分离膜具有较好的再生利用性能。溶剂化DFT计算结果表明,PMAA-PVDF离子交换膜对Cu(Ⅱ)的吸附结合能大于Ni(Ⅱ),这与吸附实验结果相一致。Cu(Ⅱ)、Ni(Ⅱ)与PMMA-PVDF离子交换膜配位时,会脱除其结合的水分子。由于交换膜的空间位阻效应和配位氧原子的斥力作用,Cu(Ⅱ)与PMMA-PVDF离子交换膜可形成配位数为2、3和4的配体结构,Ni(Ⅱ)与PMMA-PVDF离子交换膜可形成配位数为3、4、5和6的配体结构。
其他文献
通过对近年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三个关键指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分别是:合作办学项目的平均招生计划数;合作办学项目录取人数占高考录取总
<正>一、地理高考试卷分析近几年湖北地理高考采用的是全国卷Ⅰ。从考查内容上看,试卷不追求面面俱到、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作为核心考点;从考查目
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泵技术的一种,有着使用成本低、易操作、采暖效果好、安全、干净等多种优势。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的EER在制冷工况的高温工作段下降明显,在制热工况的低温高
NH3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用途广泛,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同时,因含氨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化肥、制冷等行业排放的大气量低浓度含氨废
艺术生产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表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用美去装点人的生活 ,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艺术生产者往往只有在摒弃功利主义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挖掘创造潜力。
为明确新型肥料聚磷酸铵水溶肥对设施番茄适宜的施用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聚磷酸铵水溶肥施氮量对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品质、氮素吸收与分配、土壤氮素平衡及氮肥利用
文章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设计院如何发展,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进行了简单叙述。
介绍了我国钢丝绳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对各阶段钢丝绳标准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最新标准的制订过程进行了说明并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作为《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设的罪名,在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应当采用目的性限缩解释方法来理解和适用。本罪是单位犯罪,其
以新疆伊犁的3个野生橡胶草居群(A、B、C)为研究对象,进行株幅、初花期天数、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花葶数、花葶长和花葶粗等8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5份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