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巨大转变,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减速”的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之举。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存在两大特点,一是区域差异显著,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金融业发展均存在显著的非均衡发展特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二是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加强,一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业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因此,在分析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需要关注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特性,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不同省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在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后,一个地区的金融集聚是否能促进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这种外溢效应在不同地区是否表现不同,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如何借助金融集聚的积极力量,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指出这种外溢效应形成于金融集聚的极化-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并通过技术溢出机制、资本积累机制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均存在全域和局域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199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以检验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以及这种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全国样本的检验证实了本地区金融集聚会对临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区样本的检验进一步发现这种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即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在全国和三大地区范围内均存在,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表现有所差异。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而资本积累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文章最后提出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省际经济协同增长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指出这种外溢效应形成于金融集聚的极化-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并通过技术溢出机制、资本积累机制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均存在全域和局域的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199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以检验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以及这种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全国样本的检验证实了本地区金融集聚会对临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区样本的检验进一步发现这种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即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在全国和三大地区范围内均存在,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表现有所差异。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用于经济增长,而资本积累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文章最后提出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省际经济协同增长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