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灾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差异较大,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然而,在灾害环境的作用下还是有许多古村落得以留存下来,其空间布局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灾害环境,这些留存至今的古村落在空间格局上与当地地理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有着紧密联系,研究多灾山地区域古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关联性对我国乡村建设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振兴乡村战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东川区汤丹镇古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灰色理论、GIS技术、ENVI技术以及分形理论探究了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对古村落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机制。首先,基于GIS技术与灰色关联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得到汤丹镇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图与各指标危险性分级图;其次,运用GIS统计汤丹镇古村落空间格局要素(道路与建筑)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图与各指标危险性分级图中所占比例与分布规律,并以此探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与古村落空间格局要素(道路与建筑)的关联性及作用机制;最后,运用网格维数测算建筑与道路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探寻在环境灾害双重作用下古村落居民自发性趋利避害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灰色关联法与GIS技术耦合模型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在方法技术上克服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人的主观判别性,在研究空间上实现了研究单元的连续性。各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坡度(0.1161)、相对高差(0.1158)、年均降雨量(0.115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146)、植被覆盖率(0.1132)、高程(0.1122)、地质灾害隐患点距离(0.1091)、河流距离(0.1023)、断裂带距离(0.1014);(2)除了植被、坡度和地震峰值加速度三个指标,其余指标危险性分级中,道路与建筑位于低、中低和中危险性区域所占比例之和均大于80%,位于低、中低危险性区域所占比例之和均为70%左右。分别对比道路、建筑危险性分级比例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比例可知,差值为负数的指标有三个,并且差值非常小,说明在66.7%指标危险性中,道路、建筑在低危险性、中低危险性所占比例之和大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低危险性、中低危险性所占比例之和;(3)将汤丹镇指标危险性各级别比例和汤丹镇指标危险性道路、建筑占比对比分析,二者在数值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受各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影响,汤丹镇道路、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与人居环境的优劣保持高度的同一性,并主体上沿着高危险性环境递减;(4)汤丹镇道路与建筑在形态上具备明显的分形特征,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均衡性、紧凑型,说明在灾害与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古村落空间格局从原始的地理资源聚集型转变为均衡型分布,从侧面补充证明了汤丹镇古村落自发性趋利避害的自然规律,表征古村落在空间格局上的防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