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苣苔科植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但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利用,导致该科多种植物濒于灭绝。为有效控制其灭绝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致力于苦苣苔科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创造人工生境等手段,达到保护的目的。本文以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蚂蝗七的野生植株与广西药用植物园人工栽培植株为材料,通过控制光照和生长基质等条件,分析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植物功能性状、光合特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与野生植株相对比,探讨上述植物适宜的光照条件和生长基质等人工栽培条件。得出以下结果:(1)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在遮阴30%,碎石块:泥土:泥炭土=6:2:2的生长基质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在遮阴30%的条件下,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蚂蝗七的存活率分别可达75%、50%和80%。在碎石块:泥土:泥炭土=6:2:2的生长基质条件下,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蚂蝗七的存活率则分别为80%、75%和80%。(2)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在野生与人工栽培条件下,叶的基本性状差异显著,人工栽培条件优于野生条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三种植物的叶鲜重、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和叶厚度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叶干物质含量,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蚂蝗七分别提高了42.4%、59.1%和100%。(3)三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有显著提高。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半蒴苣苔、疏脉半蒴苣苔和蚂蝗七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达到7.03、4.39和1.71μmol·m-2·s-1,远大于野生品种。野生条件下的光补偿点范围在8.12-55.16μmol·m-2·s-1,而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光补偿点范围在4.82-5.87μmol·m-2·s-1,人工栽培条件明显低于野生条件,光合效率较高。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远高于野生条件,相差基本均可达65%左右。(4)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半蒴苣苔和疏脉半蒴苣苔抵抗光抑制的能力有所下降。野生半蒴苣苔和疏脉半蒴苣苔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分别为0.79和0.65,而园内仅为0.05和0.37,野生均高于园内,其在野外生存条件下,抵抗光抑制的能力优于人工栽培后的品种。(5)三种苦苣苔科植物人工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相比,叶N、P、K含量差异不显著,均能够维持全株的良好生长。总黄酮含量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显著。而无论是野生品种还是人工栽培条件下,三种苦苣苔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半蒴苣苔和疏脉半蒴苣苔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相差可达80%以上,而蚂蝗七则相差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