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ultocida)是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能引起禽霍乱、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猪萎缩性鼻炎和兔出血性败血症等疾病,对动物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此菌也可以感染人类,但是死亡率很低。采用选择性捕获转录序列技术筛选到PrfA参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感染,可能是细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利用PCR扩增P.multocida C51-17株prfA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将其克隆至质粒pBC-SK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BC-prfASX;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克隆prfA的上、下游同源臂之间,构建自杀性质粒pBC-ΔprfA。将pBC-Δ prfA电转化至C51-17感受态细胞中,在抗性培养基上进行筛选,PCR和测序进一步验证成功构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ΔprfA突变株。构建的ΔprfA突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ΔprfA突变株的生化特性未发生改变,与亲本株一致。体外生长曲线显示,ΔprfA突变株和亲本株在37℃时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42℃培养条件下,ΔprfA突变株在37℃和42℃时的增殖速度均快于亲本株。在UV条件下,ΔprfA突变株和亲本株的存活率分别是24.20%、66.67%,差异不显著(0.16,P>0.05);在50℃时,ΔprfA突变株和亲本株均可增殖,C51-17亲本株的生长速度高于ΔprfA突变株,差异不显著(0.08,P>0.05),而用200mM H2O2处理时,两者几乎均被杀死,突变株的存活率是0.42%,亲本株的存活率仅为0.02%,差异极显著(0.00048,P<0.01)。突变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50CFU,而亲本株的为26CFU,较亲本菌株降低了13.5倍,ΔprfA突变株的致死性明显降低。ΔprfA突变株的粘附效率分别是1.7%、0.97%,差异极显著(0.0031,P<0.01),ΔprfA缺失株的粘附效率增强。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ΔprfA缺失株和亲本株中Hpt、PM209和RpoH的转录水平分别上调了1.79、6.31、25.53倍,PrfA对Hpt、PM209和RpoH有调控作用。ΔprfA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验证PrfA蛋白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为进一步研究PrfA对蛋白调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