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经音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门辨析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也是有宋一代重要的小学文献,它分类辨析了古汉语中1100多组同形异音异义词,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辨析音变构词类别义异读的典范性著作。在学术发展的长河中,《音辨》虽只称得上是一个支流,但由于其在语音、词汇诸方面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仍然很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前人虽然在诸多方面已做过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起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少欠缺。要充分挖掘《音辨》的学术价值,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音辨》的内容、体例、音变构词等各方面作全面深入的探讨,力求弥补前人在该方面研究中的些许不足,同时裨益于对传统经学和小学进行现代性的总结,从而使传统文献语言的研究从理论上得到深化。《音辨》全书共分七卷五门,前一至五卷“辨字同音异”门主要辨析经典中由于不同原因而形成的异读材料,包括音近假借形成的异读、专名异读、音变构词形成的异读,等等,内容较为复杂;卷六“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三门专门辨析古汉语中纯粹的音变构词材料;卷七“辨字训得失”一门作为附录附于全书之末,着重论述了九个字的形义关系。本论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对《音辨》前四门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关于《音辨》的作者、成书、内容、体例及版本诸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前人虽偶有论及,但大都零散、不成系统,而这些都是对《音辨》作全面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仔细考察。论文第一章专门对这些问题分别作了介绍,尤其对众多的版本作了系统梳理,为深入探讨《音辨》提供了一份较为可靠的基础性资料。贾昌朝编撰《音辨》所运用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经典释文》,可以说,如果没有陆氏的《释文》,贾氏的《音辨》则难以成书。然而,由于贾氏对《释文》的异读材料已烂熟于心,对其中所反映的异读现象的认识已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且在整理时又下了一番艰苦的斟酌取舍的功夫,因此,无论在编排体例上,还是在内容方面,《音辨》都在《释文》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陆德明的《释文》是将经典中众多的异读材料都摆了出来,而贾昌朝的《音辨》则有意识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选择取舍和概括,基本上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了,因而呈现给读者的不再是一条条孤立的音义资料,而是提供了一把打开《释文》这一资料宝库的钥匙。从这个角度讲,《音辨》在《释文》的基础上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不小的超越。在这个过程中,贾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对《释文》纷繁复杂的异读材料进行提取、分类以及全面整理等。经过他的斟酌取舍和仔细梳理,《音辨》中各异读字的音义关系呈现出系统而清晰的面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专门研究,论文第二章着重对其进行了探讨。《音辨》卷六字音“三辨”三门内容,分类辨析了210组古汉语中典型的音变构词字例,为后来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因而颇能引起后人的兴趣。一直以来,古今学者在该领域给予了较多关注,然而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第三章分别从语音变化的形式和语音变换的功用两个角度,对这一批音变构词材料作了进一步分析,并初步总结和归纳了其中的语言规律,力求体现贾氏在该门类研究中的独特贡献。《音辨》是贾氏花费了二十馀年的心血而编成的一部颇有影响的著作,在《集韵》开始编纂时该书刚刚写成,尚未及刊刻,其手稿本已在《集韵》其他几位编撰者中流传。由于该书可称得上是当时一部最为系统和完备的异读词词典,可为《集韵》增收异读音义提供诸多参考和方便,因而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于是被列为重要的参考书用来参酌编修《集韵》,由此在诸多方面都对《集韵》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第四章主要从编纂思想、改良反切、增收异读字音义等方面对该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得出结论:《集韵》在这些方面都对《音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有选择的吸收和采纳。作为一部以古代书音为研究对象的音义兼注著作,《音辨》不仅引录了大量的经学文献资料,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直音、反切、词义、音变构词等语言研究资料,是研究先秦与汉魏六朝时期文献语言的语音、词义和音变构词法等的资料宝库,因此,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音辨》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异读词词典,它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文人读经的现实需要,而且在我国古代辞书编纂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对今天的辞书编纂都仍然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另外,作为一部以正音辨义为目的的著作,《音辨》在语文规范化方面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总的看来,《音辨》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第五章专门对此作了系统论述。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1)《音辨》的版本众多,有关版本的资料也很丰富,然多散见于历代的史志、书目、题跋之中,多年来很少有学者对其作系统考察和梳理。本文首次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每一个版本的具体情况都分别作了仔细考察,为深入研究《音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没有学者论及《音辨》与《释文》的关系,本文将该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了出来,并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不仅有利于把握其中的学术传承脉络,而且对正确认识和看待《音辨》也大有裨益。(3)音变构词研究是《音辨》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虽对这一问题给予了不少关注,但多侧重于对《音辨》所辨析的部分破读材料的利用,而疏于对其作整体研究和全面考察。本论文重点对这一内容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将具体的音变构词字例分析与整体的规律探讨相结合,充分挖掘了九百多年前贾昌朝对该问题的认识以及在该领域内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此外,本文还首次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字音“三辨”内容作了初步探讨,并对贾昌朝的语法观念和语法意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4)对于《音辨》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前人论述并不多,偶有论及,也只不过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言,而缺乏全面系统的阐述。本文在研究中在这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对其文献学价值、语言本体研究价值、辞书学价值、语文规范化方面的价值等都进行了充分的挖掘,从而彰显了《音辨》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他文献
<正>1引言在视觉文化主导的媒体时代,当建筑界对建筑的诠释越来越依赖于透视图像等再现媒介时,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r)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使建筑界
目的通过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以QC小组活动形式开展,营造安全、舒适、高效、整洁的工作环境。方法活动遵循PDCA循环法,对病区的环境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阅读在高中语文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现阶段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是现阶段教师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学生如何有效快速地获
1996年12月底,洛阳市郊李楼乡贺村农民取土时,于村南机耕道路西侧挖出几块长方形大青石,很象古代遗迹,便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报告。洛 At the end of Dec
本文从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必要性和实现途径"这一命题入手,认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人自身生理和心理需求等诸方面的因素需要加强大学生形象塑造.进
目前,以纽约、伦敦、东京等为代表的国际都市圈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都市圈内交通网络分布广泛,以交通为纽带促进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效应。而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
现代考试理论指出,考试的基本功能有六项,即评定功能、区分功能、预测功能、诊断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和鼓励导向功能。虽然高校围绕考试已开展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但在考试观念、考
波导缝隙天线的交叉极化是其固有属性,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是采用抑制措施来降低其影响,而未考虑如何利用这种固有属性,例如单脉冲天线交叉极化就可用来产生干扰,所以有必要研
传统的村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形成的,但在当代中国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政府主导村庄形成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研究的村庄就是政府主导形成,在新疆辽阔的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