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七十年代,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提出人类社会经济向体验经济发展的预测。随后在数十年的发展中,验证了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在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研究基础下,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在《体验经济》中解释了体验经济这一经济形态,指卖家通过个性化的舞台展示,为买家提供难忘的体验,突出感受,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体验就在这一经济形态下是其主要经济提供物,价值体现的主要出处。步行商业街作为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体验经济时代下,创造“体验”俨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步行商业街能为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如何让体验与人们感受产生共鸣,成为了步行商业街研究的新议题。基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对步行商业街空间的归宿感、认同感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拟定人们对城市文化这一体验需求作为研究侧重点。从文化体验的角度入手,分析步行商业街使用者文化体验评价,归纳总结步行商业街的体验设计。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以山水文化特色突出,历史传统文化厚重的重庆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地;其典型城市文化影响下的重庆步行商业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体验经济的理论,总结得到步行商业街使用者的体验分类主要有: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避世体验、审美体验四种。这四种体验主要由步行商业街的体验媒介激发所得,而步行商业街的体验媒介又由环境体验媒介、活动体验媒介、设施体验媒介、服务体验媒介组合而成,不同的体验媒介组合会带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步行商业街的文化体验既是通过将城市文化引入步行商业街的体验媒介系统中,激发人们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避世体验、审美体验四种感知评价的提升,刺激人们精神领域的共鸣,给步行商业街创造新的价值。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根据相关理论,文章建构了以文化体验为特色重庆步行商业街研究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差异性假设1:不同步行商业街使用者统计特征及行为活动特征存在差异性;差异性假设2:不同步行商业街使用者文化体验感知评价存在差异性;差异性假设3:不同步行商业街文化体验媒介存在差异性;关联性假设4:使用者文化体验评价评价与使用者行为活动、步行商业街文化体验媒介有关联性。通过大量的问卷调研,数据统计得到调研结果验证了以上研究模型的科学性并佐证了相关假设。基于以上调研问卷获得的文化体验差异性评价结果,例如磁器口古镇商业街在娱乐体验以及教育体验质量评价相对较高,而在避世体验质量评价上尤为低劣。而重庆天地在避世体验以及审美体验质量评价上分数较高,教育体验评价质量较低等,通过针对性的文化体验评价的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的行为活动分析,获得不同步行商业街的文化体验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步行商业街进行实证调研,分析不同步行商业街的体验媒介差异,归纳体验媒介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文化体验评价和行为活动,总结文化体验媒介设计的相关原则和策略建议。①以人为本的文化体验设计;②突出重庆典型的城市文化;③注重重庆文化体验媒介系统发掘和再创造。在文化体验媒介设计指导性原则下,分析了步行商业街体验媒介对体验感知的相关影响,提出针对相应体验类型的设计建议。①步行商业街环境体验媒介与体验感知。建筑及景观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激发人们的娱乐体验;空间结构及建筑形态的地域性设计主要激发人们的教育体验;空间节点休憩空间的合理布局主要激发人们的避世体验;建筑及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表达主要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环境体验媒介营造出步行商业街的整体文化氛围。地域化的步行商业街环境体验媒介体系设计是激发人们文化感知的主要方法。②步行商业街活动体验媒介与体验感知。步行商业街内有趣的表演及活动能激发人们的娱乐体验;传统技艺及民俗的文化活动能激发人们的教育体验;提高活动的可参与性能激发人们的避世体验;活动及表演的美感能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多样化是步行商业街活动体验媒介体系设计的重点。③步行商业街设施体验媒介与体验感知。首先,完善的设施系统是人们获得良好体验的基础;再次,与环境体验媒介契合的趣味性、地域性设计能完善人们的整体文化体验。系统化是步行商业街设施体验媒介体系设计的重点。④步行商业街服务体验媒介与体验感知。信息化、创新性的服务设施、服务平台能激发人们的娱乐体验;完善的服务咨询、信息系统激发人们的教育体验;自助式的服务设施能激发人们的避世体验;与步行商业街整体文化氛围融合的服务设施以及网络平台能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多元化是步行商业街服务体验媒介体系设计的重点。最后,结合归纳得到的步行商业街文化体验媒介设计的建议,解析了这些建议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展示了这样的设计思路下,步行商业街设计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