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胜地,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游客,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文化碰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国外游客的体验,对北京故宫的旅游解说从解说内容与解说媒介两个方面开展跨文化研究。通过对旅游网站评论语料、外国游客访谈内容、景区实地考察结果展开分析,发现在解说内容上外国游客更偏好历史文化故事及宫殿建筑的解说,对文物的关注较少;在解说媒介上外国游客更偏好导游讲解,其次是语音导览器,相比这两种媒介其他媒介的使用度较低。笔者将解说划分成自导式和向导式,依据对外国游客旅游解说体验的分析,发现在自导解说内容上,解说词内容缺乏趣味性与故事性,翻译不适当导致游客欣赏受阻,另外解说词中传统文化的注解不充足导致游客难以理解;在自导解说媒介上,缺乏多语种版本,游客媒介选择窄,并且由于人流拥挤且缺乏互动性使自导解说媒介的作用被弱化;在导游解说人员上,导游存在语言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不注重文物解说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建议,第一故宫导游人员要具备跨文化视野:建立跨文化的表达模式,解说符合游客的认知语境并提高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第二要优化故宫智能解说系统:建立移动终端智能解说系统,为国外游客提供游览主题个性化的解说;第三重视故宫文物及展览的对外解说:重视文物故事的讲解,讲好文物故事,另外要充分利用媒介工具开展解说;第四要提高自导解说内容的跨文化水平:文本翻译要优化,并且注重多语种内容的设计。通过对故宫解说跨文化传播提出的适用性建议,可以为我国同类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解说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打造独特的文化符号,消减外国游客的文化不适,增强国外游客的文化体验,把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