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并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腔内PPARγ和Cbfal mRNA表达的变化与糖尿病骨折愈合障碍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喂以普通饲料;实验组20只,喂以高糖高脂饲料。8周后,实验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盐缓冲液。2周后,将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L者纳入实验组继续实验。进一步建立大鼠左胫骨牵引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第二天起开始每天两次共0.3mm胫骨延长,延长持续14天。第15天开始时,停止延长并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及左胫骨,无菌取出双侧股骨。将实验第8、10周及结束时收集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胰岛素。X线摄片比较两组大鼠左胫骨牵引间隙内骨痂的形成。组织学观察牵引骨痂内微骨柱及初始基质前沿的形成,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分布并计算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与骨髓腔面积百分比。RT-PCR法检测两侧股骨骨髓腔内PPARγ和Cbfal mRNA的表达。结果:8周后,实验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胰岛素较对照组升高(P<0.01),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10周后及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对照组升高(P<0.01),血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骨折愈合障碍表现为:对照组X线摄片显示骨折断端之间牵引骨痂形成明显减少;骨痂组织学检查表现为微骨柱排列紊乱,初始基质前沿浅染;组织学检查示骨折两端髓腔内脂肪细胞生成及脂肪细胞占骨髓腔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RT-PCR法检测显示2型糖尿病组大鼠两侧股骨骨髓腔内PPARγmRNA表达上调(P<0.05)而Cbfal mRNA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高糖高脂饲养联合小剂量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胰岛素不低等人类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特点。2型糖尿病大鼠骨折牵引骨痂生成障碍。骨髓腔内PPARγmRNA表达上调同时Cbfal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骨折愈合障碍的原因。